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夏感》教案17
作者:mczxwyl  上传者:mczxwyl  日期:15-10-20


课案名称:        《夏感》教学设计
课案作者               王有莲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片描写北方夏天景致来抒情的文章,对我们南方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网上下载几幅北方夏天(含夏收图片)的图片,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夏天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教学中切记把课文上成图片展示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的运用
3、。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学辅助: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天的“荷塘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然后请学生说说有这幅图你想到哪首古诗?生回答后,老师点击展示出诗歌视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学生齐诵,并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那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展示课题)。
2、课前预习检查(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查学生预习本)  
 芊芊(qiān qiān)细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屏幕显示词语,学生说出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从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价。
2自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讨论、用简洁文字归纳段意。然后师生归纳后明确:
第一段:夏天总体特点。
第二段: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引导点拨,研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多媒体显示下列A 、B问题,学生合作完成:
A、在文中划出写夏天特点词语。
B、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此,可看出文章是什么结构?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  (板书)
总领全文。(可看出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性的自然景观来写的?
B、第二自然段描写夏天是怎么慢慢来到的?(提示:找出关键词、句)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讨论回答后引导学生小结)
D、从那些角度来描写夏天到来的?(找出相关的词语),本段运用哪些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草渐密渐厚,林带凝成了黛色的长墙。
 蜂蝶不见了,换来蝉儿潜在树叶间长鸣。
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熟透了的麦香,经过半年的积蓄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 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 选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
☆ 从视觉  听觉  嗅觉、触觉上描写。
☆ 本段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形象生动,突出了夏天景物的特点。
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3、自读第三段,说说本段描绘夏天的什么色彩?为何要写到春天和秋天的景色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回答后明确:
(大屏幕展示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  金黄色            突出夏的特点——热烈
☆  写春和秋是运用对比修辞方法,更加突出“夏天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师: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那么文中写到了人的活动没有?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夏日里什么人的什么景象?
4、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合作完成下面问题(多媒体逐个显示):
A、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景色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气氛的?
B、他们忙些什么?忙到什么程度?
生讨论后明确:
☆  写农民劳动场面。们忙着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夜间还担心天气变化。
5、文章描写了夏天的景美,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难道仅仅是为了赞美自然景色吗?写景目的是赞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图片展示农民劳动割麦和打麦场上打麦两个场景)
回答后明确: 赞美农人的劳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文中第五段是否有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文章一开篇就描写夏之景,直到文末才抒发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是什么表现手法?(屏幕显示)
回答后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7、集体朗读第4、5自然段,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通过学习本文大家知道,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小时候我们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每天中午吃饭时,学校校园广播也播诵,同学们是哪一首诗?(《悯农》唐•李绅),对。虽然今天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富足,但是仍要爱惜粮食,农民耕种辛劳,粮食来之不易,对农民要尊重,对劳动者要尊重。
四.比较阅读:问作者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答后明确: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大红大绿夏日荷花图画。诗人通过对美景的赞美,曲折的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 交替的旺季。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人生的春天,也处于金子般的年龄,但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飞扬激情,勃发英姿,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你们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美丽乐章!
六、作业:
1、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式仿写。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色,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       ,如          ,如          ,         。
冬之色为       ,如          ,如          ,         。
2、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     感
梁衡




    教学反思:教学中结合北方夏天景色及其的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后,学生不难理解课文。可是教学中要研讨的内容过多,时间显得紧张,朗读的时间少了些,第一段的第二个问题,学生不易了解,如果放到文章末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夏感》预习题
《夏感》课堂实录5
《夏感》ppt课件(16页)2
《夏感》ppt课件26(17页)
《夏感》ppt课件25
《夏感》ppt课件24(14页)
作文:夏之感
《夏感》课后第三题及答案
《夏感》导学案3
《夏感》表格式学案
《夏感》教学设计16
《夏感》mp3配乐朗读(男声)
《夏感》学案
《夏感》ppt课件(17页)
《夏感》ppt课件(14页)
《夏感》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夏感》教案15
《夏感》教案14
《夏感》ppt课件(31页)
《夏感》学案及答案
《夏感》ppt课件(12页)
《夏感》教案13
《夏感》练习题
《夏感》ppt课件(16页)
《夏感》教学设计13
《夏感》评课感
《夏感》ppt课件18
《夏感》教学设计12
《夏感》学案(王倩敏版)
《夏感》简案
《夏感》ppt课件17
《夏感》导学案
《夏感》ppt课件16
《夏感》读后感
《夏感》教案合集
《夏感》教案11
《夏感》教学设计10
《夏感》教学设计9
有关夏天的成语
有关夏天的古诗
《夏感》教学反思(2篇)
《夏感》仿写练习
《夏感》ppt课件15
《夏感》ppt课件14
《夏感》表格式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