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新课标教学指导 >>
新课程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8


新课程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

(文学院03级2班. 李原)

“国外有个一年级的家长发现当他画一个圆圈,问孩子是什么的时候,孩子只是知道念‘O’该家长就把老师告上了法庭,控告老师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因为孩子在上学之前还知道圆圈是鸡蛋,是小球等等,而上学之后,孩子只知道圆圈念‘O’了.对这样的诉讼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是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该家长胜诉了!”(徐晋华.《新课该下语文教学如何关注学生》.《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1)这样的事件的发生在我们国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起码现在是这样的.每个国人看到必定都会大感惊讶.因为如果一个中国的孩子将一个圆圈念成“O”,他的父母只会大加赞赏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多高,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却不会在乎自己的孩子只认识“O”,不知道鸡蛋、球也是圆的。造成这样结果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以来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养成,不注重教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所以,我们的学生都只是同一种规格制造出来的同一类“批量生产产品”,而改变这样的现状,就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课程资源。毕竟,一碗好汤是需要好料才能慢火细熬出来的。


新课程改革要进行就要有一系列的相关的改革与之配合,不然就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已。而作为课改重要支撑的课程资源,特别是语文课程的课程资源,如何灵活、多样的运用它就变得至关重要了。“用教材和其他一起可利用的资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上海市教育会会长张民生在接受《现代教学》的访问时,对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资源的运用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课程资源:推进课改的重要支撑——访伤害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现代教学》2006年01—02月合刊)

“课改不同于过去的重要的一点是:不再象过去那样仅仅是教教材。过去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主要看教学是不是紧扣教材,因此,备课往往是备教材。教师对教学目标、环节的体会理解和设计都是从教材出发。”(同上)


“课程资源的概念更广泛。它包括了全社会能够为我们教育所用的一切资源。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课程资源分几种类型:一,学校内部的资源。包括教材、图书馆、实验室、学生、教师等。二,生活资源。比如博物馆、德育基地、旅游名胜等都是学生生活中涉及到的资源。三,网络资源。课程资源分三个层次:第一,核心资源。是配合教师、学生直接为教与学使用的资源。第二,拓展资源。是适应于各种不同学校、学生、环境最丰富的。只要能为教学所用,都包括在内。”(同上)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和范围的扩大化,很明显是给语文教育教学一个很良好和宽泛的环。语文学科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它不同于其他理性因素偏重的学科,知识背景的丰富性使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课程资源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学科,特别是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的学科。而且在现在使用的人教版的教材中的所选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强烈的文学性使得教材可解读角度和解读途径变得更多了。例如,《一个都不能少》、《泰坦尼克号》两部电影以电影剧本的形式被编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这样,观看电影就应该成为学生最直观的学习教材的方式,然后,让学生将电影视觉化的讲述方式和电影剧本那种文学化、平面化的讲述方式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让学生二重了解和感受教材的感情内涵和精神,更让学生了解到同样的一个故事可以用如此迥异的两种方式进行讲述,而产生的效果和对人的情感的震撼也是同样的不同。通过学生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了另一种的艺术形式。同样的多种运用课程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到戏剧剧本和曾经被改编成电影的文学作品的教学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界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强调,正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和期盼。”(徐鹏.《略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1)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人本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一种生命充分舒展的自由;这里的‘和谐’指的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里的‘全面’是指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丰富的情感等多种人文修养的全面。(徐鹏.同上。) 语文学科作为具有强烈人文价值、人文色彩的基础学科,在人、人性、道德、伦理、情感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也就是说在涉及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等人性内核的核心部分的建立方面,语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数政治家、文学家甚至是科学家都是在青少年阶段,因为某一部文学作品,某一篇文章,某一些文字而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所以,如果说理工类的学科和社科类的学科是负责人生这座大厦的各种技术层面的建造,那么,语文学科就是钢精、水泥,最普通但也最多,最不可缺少,潜移默化地支撑起了一个人。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于他不仅能对学生的人生观的塑造有一个良好的影响,也在于他同时是实现文化精神传递、文化精髓的传递的重要媒介。学生通过对课文,也既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启发他们以同样或相异的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看下在同样的问题面前是否也会得出同样的感悟,从而学生的情感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建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阅读下,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一个引领者的职责,不能以权威者的身份隔介于学生和课文之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得到自己的结论,才是尊重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因此,建立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总而言之,新的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引领者和启发者的教师就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色出现在语文教学中,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在文学世界中,享受最美的音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初中高效语文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生本教育刍议
植根课改,放飞心灵—记我校的课改之路
让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焕发沛然生命之气
新课标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机智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总结
众说纷纭:课改为何这样难
检槽中学学习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断裂与错位
栽种一片有个性的苇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新课程语文教学仍要回归基础,回归文本,回归训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科代表的培养与使用刍议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推行中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不可偏废
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之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探析
慢慢走,欣赏啊——我随新课标一路走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访谈
尊重天性,顺其自然——09暑期培训小结(新课标下教学思考)
新课程教学不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浅谈新课改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总复习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对联教学
反思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漫谈新课程改革
新课标要求下我们怎么教语文
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反思新课改,探求农村语文教学之路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