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教案4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06 |
论语知识点: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圣人”。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3、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实词识记:
通假字 说通悦 愉快、女通汝 你、罔通惘 迷惑、知通智 智慧
朋:同门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知之:了解。
殆:疑惑。
省:反省。
谋:策划,考虑。
信:诚信,真诚。
传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患:担心。
不己知: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
焉:相当于“于之”,意思是在这里。
改之:改正自己的缺点。
诲:教导,教诲。
吾:我。
忠:尽心尽力。
为:替,给。
贤: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齐:相同。
内:内心,自己 。
必:一定。
择:选择。
1、学而 时 习 之,不亦说乎 : 时:按时。 习:实习,温习。 说:通“悦”喜悦,高兴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怨恨、生气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知:通“智”,聪明。
4、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 不如:比不上 乐:以(之)为快乐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好的,这里指优点 从:跟从,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
二、翻译句子:(4*6=24)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他们的缺点就(引以为鉴)改正它。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其中。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快乐(的事)吗?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知识就是知道这知识,不知道(这知识)就是不知道(这知识),这(才)是聪明的。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已学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知识就是知道这知识,不知道(这知识)就是不知道(这知识),这(才)是聪明的。
三、课文内容填空:
13、《论语》八则节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请任意列举三个: 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 。
1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欲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择其善者而从之 ”来表示;
1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 不 知 而 不 愠
19、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第三则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境界: 知之 、 好之、 乐之 ,由高到低,其中 乐之 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每空1分)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