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少年爱因斯坦》教学设计10
作者:FJH121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30


会员:FJH121 友情提供

《少年爱因斯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重点:
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难点:
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
课标要求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可以采取“略读”的方法。“略读”是指快速浏览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越是“略读”越能筛选捕捉到文章最主要的信息。阅读时要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并在自己作文时恰当运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由别人写的传,主要是介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作者抓住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来表现他的聪明好学。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解惑:全文有33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质疑: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 
解惑: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①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②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③五岁时,上学独自思考;④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⑤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⑥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⑦十二岁时,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质疑: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他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解惑: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语言揣摩] 
1、 “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这句话中用“一本正经”形容三岁的阿尔伯特听音乐时的认真样子。 
2、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就极富科学天赋。 
[研究课题] 
1、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对宇宙学也有贡献。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本文成功地运用了“画眼睛”的肖像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心灵。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归纳书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根据具体语境探究重点词语的含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文章抓住突出特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结构紧凑,过渡衔接自然的特点。 
[基础巩固集练] 
一、 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孤僻 棕色 沉浸 腼腆 迟钝 泛滥 
羡慕 涓涓细流 大名鼎鼎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孤 涓 羞 滥 
二、语言积累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沉浸: 
2、袖珍: 
3、迟钝: 
4、泛滥: 
5、羡慕: 
6、充斥: 
7、不解之缘: 
8、 爱不释手: 
9、怡然自得: 
10、井然有序: 
11、跃跃欲试: 
12、雄心勃勃: 
13、流连忘返: 
14、大名鼎鼎: 
三、朗读背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可以认真朗读、细心揣摩文章中三次描写爱因斯坦眼睛的句子。 
四、问题探究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找出文中三次典型的对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描写,并体会作用。 
(提示: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②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作用:①从流露出光彩的棕色大眼睛里,感觉到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②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③ “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天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2、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这句话中划线词语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划线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样子。) 
3、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句中“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强调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强调的是长时间; 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 
4、“这实在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挑逗”。(这句话运用哪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在文章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5、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这句话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 
(提示: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五、欣赏评价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三岁到十二岁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 
六、拓展阅读 
贝 多 芬 的 童 年 
[法]罗曼•罗兰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一七七0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篷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可爱的爱莱奥诺•特•勃罗宁比他小二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爱莱奥诺嫁了韦该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该勒、爱莱奥诺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青却又不减当年。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棼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少年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11
《少年爱因斯坦》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23页)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17页)
《少年爱因斯坦》mp3音频朗读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16页)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9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22页)
《少年爱因斯坦》学案
《少年爱因斯坦》flv视频素材
读《少年爱因斯坦》有感(2篇)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9
《少年爱因斯坦》导学案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8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8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7
《少年爱因斯坦》原文阅读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6
《少年爱因斯坦》读后感
《少年爱因斯坦》参考资料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及练习
《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7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6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5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4
《少年爱因斯坦》教学设计3
语文版《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5
《少年爱因斯坦》图片素材(17张)
《鲁迅自传》《少年爱因斯坦》教案及练习
《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2
《少年爱因斯坦》重难点分析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4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3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2
《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1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2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1
《少年爱因斯坦》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