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因斯坦》教案9
|
|
作者:zhucaijuan333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23 |
8. 少年爱因斯坦
教学设想(学情预估)
《少年爱因斯坦》是安排在人物传记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篇幅较长,文章语言也自然平实,因此,学生对文章较为喜欢。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爱因斯坦的具体典型事例,去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品味画眼睛的好处。
教学目标:
1.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2.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事例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以及画眼睛的作用。
教学难点: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可以采取“略读”的方法。“略读”是指快速浏览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越是“略读”越能筛选捕捉到文章最主要的信息。阅读时要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猜一猜:他是谁?
节假日,在狭窄的街道上,人们常常见到一个满脸胡子,衣着不整,流浪汉一般的人,一手推婴儿车,一手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的阅读,有时还停下来,把书放到婴儿车里,掏出笔和纸写点什么。
2.由学生讲述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个小故事。
3.引入课题,请学生简介爱因斯坦,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二.检查预习,弄懂字词
1.轮读生字词,让学生判断对错。
2.正音,齐读。
3.自由读读记记,记忆字音字形。
4.请学生选择个别词语解词释义。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步骤1:课件出示问题。
(1).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例:六岁时,他要求拉小提琴。)
(2).讨论: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的哪些优秀品质?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例:充满好奇,第13段:父亲给……)
(3).画眼睛:哪些地方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体会一下作用。(例:先找语段、句子,再体会,如从“忽闪”看出小爱因斯坦机灵、聪明。)
(4).评委组:从用词准确、答案中肯、表达充分、组织语言等评分。
步骤2:教师按座位让学生分成四组,让每组学生选定内容自学且交流。
步骤3:汇报交流,评价打分。
教师提出建议:(1)每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成员可补充,其他小组随后也可补充(作为加分的渠道),要求全体学生擦亮眼睛看文本,竖起耳朵听答案。(2)评价组学生评分,全体学生作为大众评委,最终确定得分。
四.品味语言,精析文本
体会画眼睛的作用
1.(第3自然段)
“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那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呀。
2.(第7自然段)
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着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3.(第13自然段)
“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4.(第22自然段)
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12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教师点拨:从动词、形容词等描写眼睛的词去品出其中的含义,并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
五.质疑感悟,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评分
加分
总分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心
爱读书
少年爱因斯坦 爱思考
( 教师板书) 爱提问
爱钻研
(学生板书)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