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课文练习 >>
《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16


《少年爱因斯坦》
第一部分:
1.爱因斯坦是美籍    人,是著名   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孤僻(  ) 涓涓(  ) 腼腆(    ) 遏止(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
⑵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     )
⑶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
⑷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     )
4.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

⑵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并谈谈三次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作用。
⑴“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⑵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⑶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6.你知道爱因斯坦有哪些成就吗?

第二部分:
(一)
三克镭
(美)迪克•格莱格利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也正是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万万没想到却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7.怎样理解“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这句话?


8、读过本文谈谈你对居里夫人的印象。

9、“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句话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10.为什么居里夫人的回答令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


11.文中写10个女百万富翁不肯解囊相助的作用是什么?

12.居里夫人为什么不在专利书上签字?

13.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
人生之师
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却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认识梁敬泗先生那年我16岁,独自离开村子,背着破包去城里参加山东艺校美术科的招生面试。
他坐在桌旁,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盯着我。盯着我又黄、又瘦、又矮的身子,盯着我的大脑袋、细脖子,盯着我柴禾棍似的脏手腕,盯着我因营养不良而凸凹不平的指甲。
“你是团员吧?”他声音很轻。
“不是。”我声音更轻。
“是红卫兵吗?”他多了分期望。
“不是。”我多了分沮丧。
“那么红小兵总是了?”他开始失望。
“我什么都不是。”我开始痛苦。想起笔试前填的报名表,政治背景栏里排着的父亲、母亲、外祖父,没有一个是“清白”的。我知道那一行行黑色的弯弯曲曲的字符会像锁链拴住我一辈子。
“不,你是全市最好的成绩!”他笑了,笑得勉强。他在床上摊开一张张考生的素描卷耐心地评点着,比较着,对我那张最出色的卷子指出了一大堆不足,从光、色、层次到结构、线条讲得很细,使我第一次知道绘画竟有如此多的道理。
黄昏,他送我出来,弯腰拍着我的肩:“好孩子,千万别灰心,党的政策是‘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老师一定帮你,会录取的。只要求你一件事:天天画,别荒了学业,下次见面要检查作业的。”
我没被录取。听说他为这事和工宣队拍了桌子。
两年后,他又招生,已经走了十几个市县。
我却没报名,因为我知道不会被录取。我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狼崽子,瞪着渴望的眼睛,被一道道铁棂隔在了生活之外。考场静静的,只听得见“沙沙”的铅笔划过画纸的声音。我独自悄悄站在窗外,背着一大捆两年来画的“作业”,忧伤地望着窗棂那边一张张同我一样年轻而充满兴奋的脸。
他看到了我,责怪地叫起来:“怎么来晚了?”
我无言以对,只把那捆画递了过去。
他愣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走出考场,拉我坐到一条长长的木凳上,紧绷着脸,翻看着我的画。
“你比他们基础都好,”他指着屋里。“必须画下去,不能放弃,你会成功的。按我们学校的教学程序自修,听着……”于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周围已默默地站着一圈交了卷的考生。
“记住,你们要多用脑子画!”他大声嚷着,就像课堂上训斥学生。我的腰挺得直直的,心中涌动着一种迸发的积蓄。
后来我听说,招生前他上下游说,做通了录取我的工作,可我却退缩了。我无颜对他。
从那以后,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却再也没有见到他。
风风雨雨的16年过去了。我在中国美术研究所取得了博士学位。
返乡看望双亲的途中在省城下了车,寻到了当年梦寐以求的省艺术学校。
他老了。坐在房间里的藤椅上,半天才认出我。还是那双眼睛,依旧盯着我。盯着我又高又宽的身子,盯着我已成中年的脸,盯着我粗壮的手腕,盯着我长长的手指和轻轻递上的名片。
“长高了,那年你才这么点儿。”他抬起手比了比,噪音有些哑。“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常拿你作例子讲给学生们听。”他激动起来。“希望他们能懂得,别以为自己多付出一份并不重要,那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老了会多一分欣慰。像你。”
我松开了他那双苍白无力却扶起我人生的手,百感交集地离开了这位没有孩子的老人,离开了那像主人般重病缠身的藤椅,离开了那书堆到屋顶的小屋,离开了窗灯齐明的教学楼,离开了少男少女们丛丛簇簇的校园。
步人万家灯火,独自站在街头,我望着来去匆匆陌生的人们,真想倾尽肺腑喊:我能为你们做什么?说吧!
14、首段写“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哪三面?

15、第一次和第三次见面,“我”的相貌有什么不同?


16、第二次见面,“我背着一大捆两年来画的‘作业’……”这句中的‘作业’为何加引号?

17、“从那以后,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18、倒数第二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19、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20、从文中概括出他对“我”的人生教诲。


21、在他的教诲下,“我”的人生态度有何转变?用原文回答。


《少年爱因斯坦》答案
1.德国、物理 2.略 3.⑴不解之缘⑵跃跃欲试⑶流连忘返⑷怡然自得 4.略 5.⑴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给人以希望: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⑵写出爱因斯坦虽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的神态。⑶从眼睛断定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意近即可) 6.略 7.①居里夫人的伟大业绩吸引了美国记者。②“几经周折终于在实验室里找到她”说明居里夫人虽然是名人,但她却不愿意抛头露面,过着隐避的生活,始终没有离开科学实验。 8.端庄、典雅、为人朴素大方,热爱人民、献身科学。 9.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 10.惊讶是由于居里夫人出乎意料的回答。不平静是由于她被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时又为科学家的困顿而深感不安。 11.衬托居里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下文的公众捐赠事件做铺垫。 12.因为居里夫人认为人类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者。 13.点题 14.16岁参加山东艺校招生面试;18岁在招生考场外;34岁时去省艺术学校探望他。 15.第一次是又黄又瘦又矮的身子,大脑袋、细脖子,柴禾棍似的手腕,因为营养不良而凸凹不平的指甲。第三次是又高又宽的身子,已成中年的脸,粗壮的手腕,长长的手指。 16.一是因为我并没有学,二是为了与上文第一次见面老师说要检查我作业相照应。 17.略18.排比 19.“我知道那一行行黑色的字符会像锁链锁住我一辈子。”“我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狼崽子,瞪着渴望的眼睛,被一道铁棂隔在了生活之外。” 20.别灰心,别荒了学业;必须画下去,不能放弃,要多用脑子画。 21.“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 22.希望学生懂得,别以为自己多付出一份并不重要,那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老了会多一份欣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少年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11
《少年爱因斯坦》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年爱因斯坦》教学设计10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23页)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17页)
《少年爱因斯坦》mp3音频朗读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16页)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9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22页)
《少年爱因斯坦》学案
《少年爱因斯坦》flv视频素材
读《少年爱因斯坦》有感(2篇)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9
《少年爱因斯坦》导学案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8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8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7
《少年爱因斯坦》原文阅读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6
《少年爱因斯坦》读后感
《少年爱因斯坦》参考资料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及练习
《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7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6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5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4
《少年爱因斯坦》教学设计3
语文版《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5
《少年爱因斯坦》图片素材(17张)
《鲁迅自传》《少年爱因斯坦》教案及练习
《少年爱因斯坦》重难点分析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4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3
《少年爱因斯坦》ppt课件2
《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1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2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1
《少年爱因斯坦》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