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28


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
主备教师:范嗣东  审核:
学习目标
1、  扎实掌握咫尺、悖谬、珍摄、政躬违和、难辞其咎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整体把握课文。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书信表情达意的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劝说的同时反驳对方的言论的写法。
3、  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感情,从内心激起对祖国以及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
廖承志,广东惠阳人,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东京,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的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瞩目。
三、文体知识
书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书信要注意书信的写法。书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
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写,写于信的开头,后面加上冒号。如“经国吾弟:”等。
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要求表达清楚、交代明白。第二行空两格起笔写,要注意灵活分段。
结束语: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表示祝贺或敬意的话。如“顺祝/近祺”等。“顺祝”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近祺”等到要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在信的末尾,写上写信人的工写信单位的名称,写给长辈 的信,要在名字前用小字写上“儿”“学生”等字样。
日期:署名的后面,或下一行的右下方,写上写信的年月日。
四、整体感知
1、本文批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错误观点?
信中针对蒋经国所声言的“三不”,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了全面驳斥,还分别反驳了蒋经国所说的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错误言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译文: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得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2)、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译文: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程等候回音。
(3)、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译文:居处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
(4)、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
译文:
4、  请你结合的历史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幼年时的亲密无间,还有你我当年在莫斯科促膝谈心的情景,这一幕幕的往事都还历历在目。
预习自测
1、  给加点字注意:(把拼音写在字的右方)
咫尺zhǐ           悖谬miù         苟同gǒu        珍摄shè       难辞其咎jiù         把晤wù          同袍 páo       东隅yú       诠察quán        困扰rǎo         前仆后继pū        毋庸赘言shuì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2)       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未雨绸缪:原指趁着天还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修缮。
(3)       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段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3、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1)旨哉斯言。(赞美之词      )
(2)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何,为何      )
(3)尚望三思(还       )
探究案
一、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  作者劝说和平统一有哪些理由?
2、  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  作者是如何反驳那些不利于和平统一的言论的?
二、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      提示:这几句从哪些方面畅叙旧情?
赏析:先从空间说起,海天相隔,再说时间上是分别多年,回忆往事,令人感念。怀念故人之情,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运用对仗工整的四六字,语言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热切,更具说服力。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何作用?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的诗句,已成为海峡两岸认统一必言的名句。引用此句,表达作者切盼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深情以及无比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爱心。字里行间洋溢着如同骨肉亲人的眷念之情,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句表达了对当年旧友的深深思念和诚挚情感,真切感人。
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3、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对此作者表明了怎样的态度?
解析指导:本题答案就在原文之中,回答时注意简练概括。
主要言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作者的态度: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解析指导:通过读文章可知,作者先从正面劝说,后从反面劝说。
正面劝说:一是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二是从回顾国共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三是从忠孝的角度劝说。后从反而假设,指出不统一的危害。
5、课文中三个中心段落的末尾分别出现了“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指导:回答时,首先要比较一下,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示例:这三句话,首先是作为本层的收束话出现,它将每层内容加以强调指出以引起轰动对方的思考。其次,层层深入,将内容由国家民族利益推至个人抱负前途,这样逐层推进,给人一种脉络分明的感觉。
探究点三,综合探究
6、  文章由私交写起,最后由私交之谊结尾,这样写有何作用?
解析指导:回答本题要扣住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和结尾畅叙阔别情思,句句包含着真切的情感,能以情贯全文,以情动人,表现了廖承志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先的宽广胸怀,也体现了他对蒋经国的深切关怀。
7、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申明大义,晓之以理。批评中肯,措辞适当。畅叙别情,贯之以情。句式错落,文采斐然。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珍摄(shè)      同袍(báo)      把晤(wù)     东隅(yú)     B。悖(bè)谬     苟(gǒu)同    毋(wú)庸   赘(zhuì)言
C。绸缪(móu)   伫(zhù)候   抉(jué)择   泯(mǐn)然   D。瞬(shùn)时    逾(yú)时   厝(cuò)于    毅(yìn)然
点拨:A。同袍(páo);B.悖谬(bèI );D.毅然(yì
2、填空。
(1)文中提到的“三民主义”指 民族    、 民权    、  民生    三大主义。这是由       提出来的。
(2)“外人巧言令色”中的“外人”的意思是 指一切有损、有意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人、组织和团体                                         
3、文中多有文言语句出现,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岁月不居。(居:停留         )
(2)时不我与。(与:等待         )
(3)面聆诸长辈教益。(聆  倾听,聆听     )
(4)人到高年,愈加怀旧。(愈 更加       )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书信开头的称呼语应空两格写。( ×    )
(2)书信中祝福的话可在正文后面写,也可另起一行空格写。(   √   )
(3)书信正文末右下角依次是日期和署名。(×      )
5、亲民党主席宁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写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是归人)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课堂小结:本文是国民党先驱之子廖承志给当时国民党最高领袖蒋经国的一封信。信中通过透辟的说理和中肯的批评,表达了规劝蒋经国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诚挚而深厚的友谊。
课堂评价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学设计9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检测题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11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8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7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说课稿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学设计6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同步练习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ppt课件(13页)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9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12页)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20页)
书信的格式
书信的基本格式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5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4
《致蒋经国先生信》导学案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学案练习及答案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6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练习题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原文阅读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ppt课件5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mp3音频朗读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及练习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ppt课件4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ppt课件3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ppt课件2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练习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ppt课件1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2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