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2-28


执笔人          审核人                             2009年11    
课题
斜塔上的实验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1
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1.通过查阅有关文字、图片及影视资料, 了解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感受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自主预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的障碍;同时提出阅读疑问。
3.通过合理想像,在小组内合作准备实验,根据文中的描述展示自然的节奏原则的发现,并能阐述伽利略的结论。
4.默读课文并思考领悟文章的巧妙构思、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品味关键语句,全面认识伽利略的科学精神,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一.人物传记的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
(一)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二)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三)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二.人物传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象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它通过实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因此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一.生字注音:
1.祈祷(qídǎ0)2.嘀咕( dí )嘀嗒(dī)3.粗糙(cūcāo)4.倔强(juéjiàng)5.不屑(xiè)6.卷帙(juànzhì )7.一盏(zhǎn)灯8.心不在焉(yān)9.滑稽(jī)10.妥协( xié)11.窃窃(qiè )私语12.赫赫( hè)英名 13.伽(jiā) 利略
二.解释词语:
1.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惊扰:惊动扰乱。
3.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4.粗糙:毛糙,不精细。
5.妥协:让步以避免冲突、争执。
6.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7.异端: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8.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9.等因奉此: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10.倔强:刚强,不屈服。
11.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
12.狗血喷头:把狗血喷在头上。形容言辞刻毒,大肆辱骂。也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13.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14.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
15.滑稽: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16.付诸行动:把它变成行动。
17.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18.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三.朗读课文两遍,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一.导入课文: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观察标题,并思考:根据标题,同学们会提出哪些疑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怎样?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你相信伽利略的实验结果吗?
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他的发现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也知道他的发现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同桌合作,一人做一人看,观察比较结果准备当堂交流。学生上台演示。)
如果我用一张纸和橡皮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启发学生进行探究。(高一物理毛钱管实验:在真空条件下可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杜威)”如果你能关心生活,生活同样也会回报你。
(3)但是在当时的人们对于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却持不同态度。阅读课文,找出人们对伽利略此次实验的态度。
(笑、骂——威胁说——将威胁付诸行动:嘘 哄笑)
人们对科学的态度其实就告诉我们当时不讲科学之风盛行。(联系课文背景: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把他奉为神明。
2.本文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传记文章,文章主要写了他的那些方面?可见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写了以下两个方面:(1)伽利略的两个发现:A、发现单摆时的等时性规律;B、发现自由落体定律(C、略写了孩童与学生时代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故事。课文标题是“斜塔上的实验”,哪么写“摆的实验”,写伽俐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有没有离题?为什么?没有离题。因为这些内容能突出伽利略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具有创新精神;能表现他对科学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精神,突出了中心。对下文写伽利略坚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也有铺垫作用。
(2)伽利略的精神品格:不轻易相信权威,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对科学不懈追求、不怕威胁,有献身精神,不断探索,用实践来检验(创新、进步、成果)
成功的原因:(1)不轻易相信权威;(2)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3)努力实践、细心观察等。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伽利略的创新精神?(试举例说明)
(1)“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就明他的猜想很多,善于思考)
(2)“可是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验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哪些教条。”(说明他不轻易相信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
(3)“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变了学好这门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4.在伽利略的身上,同学们肯定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伽利略,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你能联系自身实际,结合课文,谈谈他们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5.这篇文章和普通的人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样的构思巧妙在何处?
   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从小时候写起,但课文却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注意力。然后再回过头来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巧妙地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四.小结
    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成功了,但他的成功之路充满了荆棘,他身上散发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相信自己只要像伽利略那样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你也会成功。
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发现钟摆的规律    (倒叙)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创新
            孩童和学生时代的经历       热爱科学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不轻易相信权威
一. 用成语替换画线部分。
(1)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           
(2)他是一个心思不在这里,思想不集中的小星象家。         
(3)他们很不赞成,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这简直是完全、十足的异端。(    )
(4)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劳苦一次,永得安逸地解决了。(        )           
(5)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背地里私下小声说话。 (      )          
 二. 理解下面画线词的含义:
(1)他成了一个人所共知的学医失败的人,一个“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
                                                          
(2)伽利略曾经把自己的一些科学见解告诉他们,而他们也送给他一个“当代的亚里士多德”的光荣称号。
                                                                                                                      
【参考答案】
一. (1)漫不经心  (2)心不在焉   (3)不折不扣  
(4)一劳永逸  (5)窃窃私语
二.(1)那时候,人们不懂科学,不尊重科学。伽利略钻研科学的行为,献身科学的精神,人们难以接受,故诬蔑他。
(2)别人不理解,诬蔑伽利略,但那些数学家尊敬他,并给他高度的评价。
一、揣摩下列语句中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又是”很多,见其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
  2、伽利略不停的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强调伽利略从小就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3、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充满信心,坚信科学,坚持真理的思想和勇气。
二.本文的写作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读课文第(17)段,说说这段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①表明实验的影响很大。
     ②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反科学的习惯势力强大。
     ③衬托出伽利略坚持科学实验、坚持真理的精神的可贵。
三.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众队伍的盛大和观众情绪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写观众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突出了伽利略的科学精神与魄力。
四.就此文设计两题词语、句子的理解题,并附上答案。如:
1、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
①本文用语准确,以句中划线的词为例加以说明。  
②“似乎”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五.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伽利略写个一百字左右的评语。
 
纠错
释疑
小结
 
已经掌握
 
尚有疑问
 
格言警句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43页)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1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10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4
《斜塔上的实验》表格式导学案3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41页)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26页)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练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9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65页)
《斜塔上的实验》学案2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11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10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8
《斜塔上的实验》pptx课件9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8
《斜塔上的实验》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全文阅读
《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
《斜塔上的实验》电子课文阅读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案
《斜塔上的实验》表格式教案8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7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7
苏教版《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6
《斜塔上的实验》语段精读练习
《斜塔上的实验》检测与评价练习
《斜塔上的实验》同步训练
《斜塔上的实验》综合能力测试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5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
《斜塔上的实验》同步练习
《斜塔上的实验》课堂教学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6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4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3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2
《斜塔上的实验》ppt课件1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5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3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2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