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3-18 |
[学习目标]
认识阿炳及名作《二泉映月》,了解课文内容,领略中心思想。
[学习重点]
了解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展现人物命运的方法。
[学习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为阿炳写一则小传;《二泉映月》等乐曲的艺术魅力。
[学习方法]
朗读品析法、圈点批注法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崔屹平(1954-- )男,山东临淄人,中共党员。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负责人。
二、简介阿炳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无锡民间艺人,创作世界名曲《二泉映月》
三、介绍二胡
二胡,也叫胡琴,一种弦乐器,在竹上系马尾毛,放在两弦之间拉动。
四、写作背景
中央电视台办了一个题为《记忆》的系列专题节目,这个节目有一期介绍了阿炳及《二泉映月》,2001年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
[学习过程]
一、听名曲,读课文
1、利用媒体播放《二泉映月》引导进入课文,默读时将生字、生词做上记号。
二、2、读准音,解词义(通过查字典,词典完成)
沦(lun)为 聆ling听 诞dan生 稀罕han 巅dian峰 耗hao尽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千古绝唱: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三、提出问题,寻找答案(通过圈点,批注完成)
3、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多层面来展现阿炳的命运的?
5、仔细阅读“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这段文字,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6、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说说听这首曲子的感受。
7、为阿炳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五、课堂检测
听写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
六、课堂反思
拟稿:朱心环 审稿:张良西 审定:李妮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