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0-14


教学重点: 
1.通过提要钩玄,归纳梳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贯穿本文其中的感情逻辑和思想逻辑,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那你们知道它的出处是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散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苏轼(1037—101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出身于一个文化修善的家庭,父亲苏询早有文名,母亲能教他读《汉书》家许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他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为欧阳修等所称颂。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名篇。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少年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又喜和僧人来往,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起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然而他从儒家出发的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又使他对佛家以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怕警惕,因此他一生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果书柬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暑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三、初步感知,把握主旨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文体,杂文; 
2.概括每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 
第二段叙述作者和文与可交结中的趣事。 
第三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明确: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四、具体研习文本 
1.本文借画竹阐发了两个方面的创作思想: 
明确:“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 
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其含义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 
后者:“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义是: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 
2、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与可的个性 
(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画者多不感自行而觉讨厌。——脱俗,淡泊。 
(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风趣,旷达。 
(3)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 
3、作者引用了哪些诗文和典故,体会叙述、引用与议论的关系 
   明确: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典故,随手拈来,自然贴切,绝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引用的诗文有苏辙的《墨竹赋》、文与可“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轼的和诗,以及苏轼《洋洲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孟德祭桥公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谓川千亩竹”。 
4、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他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文与可、苏轼与竹的这段深厚的感情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述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四、总结全文 
总结文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 
五、布置作业:熟读全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赤壁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5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mp3音频朗读
苏轼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含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堂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说课稿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实录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10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9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8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7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2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3
人教版选修《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1
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感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案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