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案例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27


让 学 生 自 己 去 发 现 问 题
                  --------《文与可画yun dang 谷偃竹记》教学案例
上海市奉贤中学语文组  李蕊新
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的课文容量,尤其是文言文部分加大了比重,这与高考试题里面加大文言文阅读部分分值的比重是互相一致的。但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期课时内完成如此多篇目的文言课文的教学,就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并且在当前学生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完成这个任务就更加显得困难。为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并留疑在课上共同解决的方法,以试图达到一种较好的教学效果,找到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背景:课前我让学生预习了苏轼的《文与可画yun dang 谷偃竹记》,预习的内容包括抄写课文,翻译并且留疑。在前一课时已经带领学生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本课时我重点围绕学生在留疑中所提出的与文章内容和主题相关的问题来试图进一步解析文本。
一上课,我首先表扬了在预习作业中比较认真的几位同学,并且声明本节课的内容将主要围绕着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我拿着教案开始板书学生在预习作业中所提出的几个较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台下的同学都静悄悄的,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一一罗列出来的几个问题:本文侧重于阐发“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还是追述与文与可的深厚友谊?(潘雪菁)文章主旨写理还是写情?(孙文)作者写与文与可的这段情谊,有些含糊不清,这与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内在联系?(杨玉静)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中记叙了与文与可的哪些事件,分别说明了文与可的什么个性?(严佳)文与可算是什么样的人品?(朱雨铮)文章第一节描绘了那幅画,其用意何在?文章题目既然为“文与可画允当谷偃竹记”,为何作画经过描写甚少?文末作者借曹操与桥玄之事侧面反应了自己与文与可的亲密,这与文章主旨有何关联?(陈城)当我把这些问题抄写到黑板上并且写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的时候,我注意到底下总会有一些声音,有着些许的赞许,抄完了问题,我逐一地把问题读了出来并且还很有感情并带着表扬的口气说出了他们的名字,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目光里明显地有一丝羡慕或者还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像他们一样提出一个问题来。我提示学生这些问题有重合之处,让他们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概括为几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认真地讨论思考,并且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因为问题是由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吧,所以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他们都很有参与的热情。几个问题很快就整合出笼了: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遵循着这几个问题,同学们又热烈地进行交流着各自的想法并且试图找到最完整和正确的答案。很快,在学生们的认真思考和总结交流下,问题得到了迎刃而解:文体,杂文;记叙了文与可的两件事情,讨厌世俗求画,不自贵重,说明了他的高尚风雅,请苏轼代画,说明了他是一个憨然坦率的人;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问题在学生积极参与地情况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们一节课的时间注意力也都高度集中,从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以极大的热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学生们体会到了一种收获的喜悦,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启发,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地思考,然后才有可能有所得,接下来的预习作业中也发现,留疑的同学明显比以前更多了,学生们开始知道了要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思考问题,并且也开始意识到应该怎样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本堂课的意义不仅仅是就本文文本本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切身学习体会的感受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赤壁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5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mp3音频朗读
苏轼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含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堂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说课稿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实录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10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9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8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7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2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3
人教版选修《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1
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感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