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2-03


第一部分:
1、原文填写。(4分)
⑴《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之决心的千古名句是                                        
⑵后死诸君多努力,                          
                           ,人间遍种自由花。
                           ,家祭无忘告乃翁。
2、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⑴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pīlì。(   )
⑵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清楚、最严jǐn的语言。(  )
⑶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liáo落四周星。(  )
⑷在xī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  )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叙》作者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爱国精神。
B、《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被俘后所作。作者以诗言志,慷慨地表示了为国捐躯的壮志。
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D、陆游,唐代杰出的爱国诗人,《示儿》、《书愤》等都是他的传世佳作。
4、口语交际:(4分)
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下面的母女对话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
(1)妈妈:还生气呢?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女儿:(  )
A.你不就是希望我一心学习吗?你咋知道我们不是谈学习呢?
B.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爱我就是约束我的行动。
C.妈妈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信任我。
D.我承认妈妈是爱我的,可你的爱令人窒息。
(2)女儿:我是公民,有享受通信自由的权利。妈妈不让我与同学通信是违法的。
妈妈:(  )
A.法律条文是给那些违法的人准备的,妈妈管女儿也违法吗?
B.你真没白读书,竟然和妈妈讲起法律来了。
C.不用和我讲法律,哪个公民都得听他妈妈的话!
D.可你是未成年的公民,得接受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呀!
5、综合性学习:(5分)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⑴就中学生大手大脚、随意浪费状况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提纲(至少两条)。
⑵学校准备在这次活动中征集一条标语制成横幅悬挂在餐厅。请你写一条并说明理由。
标语:
理由:
⑶请你提出一个厉行节约的“金点子”。
金点子:
6、能力拓展:(2分)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衔接最紧的一项(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           ;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则把春之凄美挥洒得淋漓尽致。
A、春之静美  春之秀美  春之华美
B、春之华美  春之秀美  春之静美
C、春之静美  春之华美  春之秀美
D、春之秀美  春之静美  春之华美
7、知识运用:(2分)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第二部分:
(一)
⑴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⑵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8、在第(1)部分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小弗郎士                           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则点出小说的              背景。(2分)
9、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2分)
1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2分)
11、“法兰西万岁”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画线句子采用了                         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2分)
13、“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2分)
(二)
伊万斯今夜值班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也许不会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
②战争打响之前,伊万斯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有影响。战争开始后,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人伍。
③后来,他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④这一天夜里,伊万斯值班。过去一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那天夜间11时,伊万斯守护在伦敦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一枚大炸弹丢下来,他没来得及离开。
⑤这枚炸弹尖叫着落到地面上,但没有立即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挺高兴。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几分钟之后,他就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⑥“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⑦“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⑧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搬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⑨“是,先生!”伊万斯答。
⑩伊万斯遵照使命行事。不到一小时,他让附近几户人家搬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
⑾早上7时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
⑿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
⒀突然,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行人受到威胁。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他把炸弹后面一百多英尺的地方用绳子拦了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
⒁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他们走开了。
⒂从这里路过的人中有一位是附近圣公会教堂的神父。这位神父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情景。
⒃神父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明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是了解这是多么危险的。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的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口哨,呼喊着,要人们离开。
⒄“我要他用绳子把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对我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电话间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⒅九时十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有留下。
14.引文记叙的伊万斯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必须完整而具体地填写);地点是                          (也必须完整而具体地填写)。(2分)
15.对第②段画线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2分)
A.批评对新兵体检不严格的错误做法
B.表现战争所需的人力之大
C.突出伊万斯身体健康状况之差
D.批评人们歧视有缺陷的人的做法
16.第⑿段加点的“荒唐的现象”中,“现象”是指什么?说这种现象“荒唐”是因为什么?(2分)
17.第⒃段中写道:“他的面色苍白、憔悴。”这是由于伊万斯处境危险,有点紧张,此外,还有什么原因呢?(2分)
18.文章第⒂—⒄段的内容为什么不像其他段落那样由作者叙述,而要引用那位神父的叙述?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分)
(三)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人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丈讦,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9.本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20.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2分)
22、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3、“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                             的情况。(2分)
24、文章结尾说“记忆是残酷的”,为什么?(3分)
25、你认为董颖的记忆中除了残酷之外还应该有什么?(2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出于对母亲一时的气愤,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孩子有点吃惊,回来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回山边,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也在山谷里对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回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的生命过程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关系中。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1、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⑵捷报飞来当纸钱⑶取义成仁今日事⑷王师北定中原日 2、⑴霹雳⑵谨⑶寥⑷熹 3、D(陆游是宋代人) 4、⑴C⑵D 5、⑴如:调查餐厅洗碗处、洗漱间、卫生间用水量;调查剩饭剩菜的情况。⑵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理由:粮食来之不易。⑶如:在外就餐要打包别把节约当口号电脑不让空运行两面用纸处处省等。 6、B 7、秋日人似画中游 8、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社会 9.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10.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意近即可) 11.高潮;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2.动作、语言。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沦丧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也包含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13.言之成理叙述成文即可。 14.二战期间德国狂炸英国时某天夜里到第二天早上;伦敦郊外某地一公用电话间旁的街心花园 15.C 16.人们好奇地在危险处停留、围观它。极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 17.①他的健康状况本来就差。②一夜值班的紧张劳累和疲惫。 18.由目击者直接叙述,更真切、具体、感人。说明伊万斯已为人们牢记、颂扬。 19、倒叙;设置悬念,引人人胜 20、“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 21、“只身”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只身”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22、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23、比喻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4、因为记忆中有那么多人都死去了。 25.还应该有感动、怀念等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语文试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伟岸人格”配套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慷慨正气”配套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斑斓春色”配套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千古涛声”配套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阅读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逆流勇进”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心志坚毅”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训练试题
第三单元作文《把事写清楚,写动人的事》学案
七年级第二单元写作训练《我终于战胜了____》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检测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文学常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