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最后的常春藤叶》同步训练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8-31


<<最后的常春藤叶>>自读训练
            班级          姓名            06、11、22
一、作者介绍
欧·亨利(1862-1910),     (国籍)短篇小说家。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法)(《项链》、《羊脂球》)、     (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很重。
 
       发展(第12至36节):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                              

               
 2、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     ——琼珊转好——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         
结合物:      
 
三、文本研读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答:                                     
                                      
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答: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试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答:                                      
                                        
4、“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对琼珊和贝尔曼各有什么含义?
 答:                                      
                                        
                                
四、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苔藓xiǎn         扶弱济困jì       掺酒chān        出殡bìn
     B.瞥见piē           蹑手蹑脚shè      昵称nì            狭窄
zhǎi
     C.窗槛jiàn          着想zháo          一幢zhuàng      砖砌
qì  
     D.模特mó            编辑ji            唠叨láo            瞅一眼
ji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班配        一愁莫展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无耐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根茎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暴躁        徒有虚名              莫名其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2)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      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3)女人的手指     了一下,想是叫苇眉了划破了手。
     A.启示   傲然    震动           B.启事     傲然    振动
     C.启示   毅然    振动           D.启事     毅然    震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B.光速降一倍或四分之一时,时间变化率并没有分别降一倍或四分之一。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
 
答案:一、美国 欧·亨利 莫泊桑 契诃夫 二、1、发展: 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结局: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2、 琼珊病危  琼珊脱离危险    贝尔曼去世 常春藤叶 三、1、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3、贝尔曼先生。(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4、(1)对琼珊而言:表层义:叶子的飘落;隐喻义:生命的飘逝——玄想,“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是精神支点,生存寄托 。(2)对贝尔曼而言:“绝笔”。表层义: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四、1、A  2、D  3、A  4、B  5、C

 
答案:一、美国 欧·亨利 莫泊桑 契诃夫 二、1、发展: 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结局: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2、 琼珊病危  琼珊脱离危险    贝尔曼去世 常春藤叶 三、1、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3、贝尔曼先生。(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4、(1)对琼珊而言:表层义:叶子的飘落;隐喻义:生命的飘逝——玄想,“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是精神支点,生存寄托 。(2)对贝尔曼而言:“绝笔”。表层义: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四、1、A  2、D  3、A  4、B  5、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28页)2
《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品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19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4
《最后的常春藤叶》复习练习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4
《最后的常春藤叶》练习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16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2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28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2
《最后的常春藤叶》补充描写作文(5篇)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3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9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复习ppt课件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34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2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27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1
下水作文《最后的常春藤叶》续写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ppt课件9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8
《最后的常春藤叶》赏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续写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文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内容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最后的常春藤叶》同步练习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7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及练习8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7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5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4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5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