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课文练习 >>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06


往事依依
【要点聚焦】
    1.正确书写、读准、理解、运用下列词语: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徜徉  浩淼  津津有味
    素娥婵娟骚人雕镂  油然而生镌刻  谆谆心旷神怡
    悲歌慷慨
    2.把握课文大体结构,领会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少时观画、读书、听课、登楼所倾注的情感。
    3.掌握文中引用诗句的基本意思。
    【情境探究】
    1.作者记叙了哪几件往事,为什么称之为“依依”呢?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学习的文章,脉络明晰,内容清楚。第一件事是观画。挂在家中并不特别的山水画和《水浒传》中的插图。儿童时期是最好奇、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如果人的记忆是一张白纸,童年时期就是刚刚书写的那几笔,待老来恐怕就是重重叠叠写满了字的纸了,不但不明晰,而且还十分混乱了。这种场景置换,是一般人们所共有的通觉,即使没有家乡的焦山先人为主,通过文字也会“设计”想象出自己心中的水泊梁山的。第二件事是读诗。诗,从来就是启蒙的最好读物,特别是过去人读诗,懂与不懂先放置一边,先熟读成诵,今日不懂,明日不懂,忽有一瞬,豁然开朗。此种方法,也有其合理因素。“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的儿童是幸福的,在诗中长大的儿童必不同于在不适于儿童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作者乃一佐证也。第三件事是听课。一国粹,一新派,汇合到学生处也算是相得益彰了。各种风格的老师,各有所长的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难得的财富。老师给予了知识,老师更给了兴趣,各种兴趣有时比某种知识更为重要(如老师不能给你“兴趣”,何不自己培养这种“兴趣”呢)。
    2.作者的读书应给你哪些借鉴?
    读书要形象思维,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也就是说将文字置换为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读书要入其境,要感同身受,如能凭吊式的置身之中那就会有一番课堂得不到的收获。不要游离于作品之外,同作者同喜同悲。读书要多背诵,特别优秀的古诗文,
这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以上所说皆起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你勤奋,兴趣使你增长天分。培养兴趣,最为重要。
    3.怎样理解课文中老师“谆谆教导”这番话?
    这是老师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作者深为受益的经验之谈,大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这样告诫过他们的弟子。“人微言轻”,你未必听得进去,但愿作者“金口玉言”,使你能够听之信之。课文仅是例子,例子当然不会多,薄薄的小册子,怎够供给正在生长、发育的你,况且课文怎能尽收天下大好文章,一把尺子怎能衡量众多学子的个人所爱。以唐诗、宋词为每日之早餐,以优秀时文为每日之正餐,以思考为每日之晚餐,以精粹古文为每周的调剂改善,以大部头的书籍为节假日盛餐,以快速浏览为每日之点心。把语文学习放在兴趣的基点上,把课堂学习放在“业余”的位置上。本人也是语文教师,但我说一句冒天下语文老师大不韪的话,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只是引路者也。
    【学海泛舟】一、识字与写字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浒(   )  ②水泊(    )  ③镌刻(    )  ④雕镂(    )
    ⑤沉浸(   )  ⑥浩淼(    )  ⑦黄鹂(    )  ⑧徜徉(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
①    历历在目:            
②津津有味:
⑧心旷神怡:   
 ④美不胜收:
    3.用正楷字书写文中第4自然段引用的八句诗。二、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刘绍棠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县立简易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现今年已八旬,退休归里十几年了。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木主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笔。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就命令三年级的学兄把握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像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如今,我每逢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坂,遇到老人拄杖散步,仍然像五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我十岁到通州城内念高小,级任戴鸿珍老师是通州女子师范毕业生,回民。戴老师擅长算术教学,国文课却不如算术课教得好;她在思想上也是重算术而轻国文的。
    第一堂作文课,戴老师命题。出了一个什么题目,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反正是弓i_不起我的兴趣;于是,我便不作。别的同学都已经动笔,我却不打开墨盒,也不展开作文本,只是坐在椅子上失神发呆。
    “刘绍棠,你怎么不作呀?”戴老师问我。
    “不会作r”我歪着头回答。    
    “剐人都能作,你怎么就不能作呢?”    
    “我觉得这个题目没意思。”
    戴老师火了:“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
    “我自己给自己出的题目。”
    “依你,写!”
    “我在课堂上写不完。”    
    “你想到堂下抄别人的吧?”
    “您发现我抄别人的,打我的手板。”    
    “好!”戴老师忿忿地同意了,“我看你写得怎么样再说。”
    我在课堂上构思,晚自习便写起来,题目叫《西海子游记》,连写了五册作文本。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通州城内西海子东岸,我常到这百亩碧水的柳荫翠堤上玩耍,也曾下水凫来凫去,惹得警察把我脱在岸上的衣裳扔到树梢上。我对西海子的风光景色十分喜爱,因而下笔千言。    
    我把这篇作文送交戴老师审阅,戴老师读后给我打了满分,从此便允许我自由命题,不必当堂交卷。    
    当时,学校有一个佳作栏,类似墙报,由一位爱好文学的国文老师主编。每周将各班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评选,入选者重新誊写,画上题图尾花,张贴公布于大墙上。戴老师很爱面子,每次作文都要叮咛我:“刘绍棠,想个好题目,写得好一点,争取每周都有咱们班的佳作上墙。”    
    呵,那时候自己的作文能上佳作栏,比今天获得这个那个大奖和溢美之词的赞誉,更令人感到喜悦和激动。
    不久,通州潞河中学的三位学生创办油印杂志《益智》周刊,读者主要是城内各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每期发行数百份。《益智》周刊选登我的作文,后来又连载我的模仿刘大白先生的《三儿苦学记》的小说《飘零》。    
    戴老师感到脸上光彩,却又声严色厉地对我说:“刘绍棠,别光顾了在《益智》周刊上出风头,还得把课堂上的作文写好!”
    戴老师喜欢打人,我不敢在课堂作文上偷工减料。
    然而,我还是挨了打。
    那时,除了两周一次作文以外,每天还要写一则日记,算是课外作业。戴老师新婚,常回北京家中与丈夫团聚。我是班长,她便委我以代阅的重任。我觉得有机可乘,便从中捣鬼,不但自己不写,还免除了一些要好同学的“劳务”。不料,有一天戴老师忽然检查我的作业本,发现我一连数日都未写一字,气得当众对我进行严惩,以杉木板子的窄面打我的手心,格外疼痛。
    我常常偷偷到通州万寿宫大街听评书,渐渐的听书不过瘾便买武侠小说来读。
    戴老师是严禁学生阅读武侠小说的。我不但违禁偷阅,而且暗中写起武侠小说来。我给全班同学都分配了角色,有的是侠客义士,有的是绿林响马,每人又都有一个江湖绰号,逐日编写一个故事,同学们争相传看。
    一天,已经放学两个小时,就要净校关门了,我们的教室仍然笑语声喧,走读的同学不想离校回家。
    戴老师赶来,发觉我在撰写武侠小说以飨读者,将我大加申斥:“没有出息,不学好,写这样的东西!”没收了我的作品,严令不得重犯。
    十二岁我高小毕业,考入北京市立男二中,从此与戴老师一别五年,再也没有见过面。我曾向一些过去的老师和同学打听她的消息,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如果我的记忆无误,她已经年逾古稀了。
    对于我的习作,戴老师并没有给予多少直接帮助,但是她能对我实行创作民主,在我产生不良倾向时又能及时予以规整,使我没有走入歧途,是应该感念不忘的。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4.“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将“桃李”比做学生,古已有之,为什么要将“桃李”比做学生呢?“我”对田老师概括得极为准确,好的老师就应该具有哪两个优势?
    5.学校设在关帝庙,开学要叩拜孔夫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
    6.一首古老的启蒙数字诗,田老师又把它编成故事,你怎样看待田老师的授课艺术?
    7.怎样理解田老师所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这段文字?    
    8•四十年代,小村、小城的小学教育,学历并不高的两位老师,只是记述他们讲数字诗和自由命题写作文这两件事,但他们的教育方法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令今天的教育者感到震动。请你说一说你有哪些触动?    
    9•寥寥数语,戴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是怎样刻画戴老师的?
    10•两位老师,各有不同,作者给老师以怎样的评价和寄予怎样的感情?    
11•从《往事依依》和《童年,说不完的故事》中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
三、写作
    正如刘绍棠所说,“童年,说不完的故事”。从他们的往事中,一定会想起你并没有远逝多久的童年,童年是一个绚丽多姿的梦。请你以《啊,童年》为题,写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如果你也如当年的刘绍棠一样.,觉得此题“不会作”,也可自命其题,“依你l”但决不打手板。    
    要求: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表现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自我评价】
  一、1、2、3题参照注释、教材、工具书自我解决并评价。
  二、4•①桃李是人们精心种植的果树,种植之人称为园丁。学生也如同在老师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的果树一样。  ②口才好,文笔好。
    5•这是文武两圣人,孔子是中国教育的圣人、先师,他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尊师重教也是孔子的主张,作者的尊师也是受此影响。
    6•正如作者所评价,“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这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变的精髓,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
    7•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真挚的,田老师的启蒙教育对作者的日后发展起了开窍的作用;老师是不贪天之功的,“插柳”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8•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兴趣人手;给学生以适当的自主,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束缚特长生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感悟来谈)。
    9•不束缚学生发展,有集体荣誉感,有些争强好胜;也体罚学生,不许看闲书。
    10•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好,在文学创作方面给“我”开了窍,感激老师“播种”之恩;戴老师,在习作上没有直接帮助,但对“我”创作实行民主,做人方面作用很大;时常想念老师。
    11•童年的学习、爱好、好的老师,对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往事依依》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往事依依》读后感(2篇)
《往事依依》ppt课件(10页)
《往事依依》导学单
《往事依依》ppt课件(30页)
《往事依依》导学案3
《往事依依》教案17
《往事依依》flv视频朗读
《往事依依》表格式导学案2
《往事依依》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往事依依》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往事依依》教案16
《往事依依》教案15
《往事依依》ppt课件(22页)
《往事依依》ppt课件(18页)
《往事依依》表格式教案2
作文: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学案3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练习及答案
《往事依依》中的诗句ppt课件
《往事依依》学案练习及答案
《往事依依》ppt课件(8页)
《往事依依》讲学稿
《往事依依》表格式教案
《往事依依》ppt课件(5页)
《往事依依》ppt课件10
《往事依依》ppt课件9
《往事依依》ppt课件8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14
《往事依依》导学案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有关名人好读书的故事
《千家诗》全文阅读
《往事依依》学案
《往事依依》教学反思(2篇)
《往事依依》mp3音频朗读
《往事依依》ppt课件7
《往事依依》教案13
于漪《往事依依》课文阅读
《往事依依》说课稿
《往事依依》备课资料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12
《往事依依》教案11
《往事依依》教案10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