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弹琴》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6-15 |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习多音字“弹”。通过多种方法认识并积累词语,如:琵琶、辜负、弹奏、知音、比肩接踵、纷至沓来、清微淡远、平淡无奇、喜出望外、操琴弄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插图、想象、朗读等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知音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插图、查资料等方式,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知音”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看题目“市中弹琴”,什么叫“市中弹琴”?“市”是什么意思?“市”指的是集市、市场。“市中弹琴”意思就是在集市里弹琴。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在书中圈画生字。 3.集中识字,采用学生自学、小组内识字、全班交流、教师检测的方式,重点强调“奏”字读音,理解“辜负”的意思。 4.学习理解重点词语“比肩接踵、纷至沓来、清微流远、平淡无奇、喜出望外、操琴弄弦”。 5.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教师指导 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好,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自己在文中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有个琴师在集市中弹琴,刚开始人们以为弹奏的是琵琶、三弦之类的乐器,来听的人特别多,这是故事的起因-(板书)琴声清微淡远,可是人们觉得平淡,都不喜欢,慢慢地都走了,只剩一个人没走,这是故事的经过-(板书) 琴师以为遇到了知音,没有枉费他辛苦地弹奏,但是那个人说如果不是等着把放琴的桌子搬回家去,他早就离开了。这是故事的结果-(板书)。 四、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书写“弹、纷、淡、微、类、意、离”。在书写前仔细观察,教师先范写,然后让学生书空,再让学生练习书写,重点指导“微、离”。最后在班级进行展评。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8个生字,还写了7个字,收获真多,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我们再次读课文,说说你有没有什么疑问。这些疑问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去解决我们的疑问。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板书设计 市中弹琴 奏 类 逐 辜 负 意 搁 搬
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检测读文情况,多种方式读课文。 3.复述,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读文,回顾一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你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 (1)起初,听的人比肩接踵,纷至沓来,来听的人特别多,为什么呢?(集市中的人们以为弹的是琵琶、三弦之类的乐器,那个时候比较盛行,所以纷纷赶去听。) (2)但是听了一会儿,人们就都不喜欢,慢慢都走了,是因为弹得不好听吗? (不是,因为琴声清微淡远,但是人们觉得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意境深远,人们听不懂,所以不喜欢听,不会欣赏。) (3)人们慢慢地都离开了,最后,只有一个人没走,是因为觉得琴声好听留下欣赏吗?这个人是他的知音吗?(如果不是因为等着把放琴的桌子搬回家去他早就离开了,并不是因为欣赏琴声才留下的,所以并不是他的知音。) (4)“不辜负操琴弄弦之意”是什么意思?(他认为遇到了知音,没有枉费他辛苦地弹奏的心意。) 3.欣赏课文中的图片,读图上的诗句“世人不识阳春雪,佳句弹与何人听。 说说你对”知音“的理解。 诗句的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都不懂欣赏淡泊深远的艺术作品,这么好的音乐弹给谁来听呢 “知音”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是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还常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后来也用知音称知己,指能赏识自己的人。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深入课文理解内容,并理解了“知音”的含义,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收获,也希望你们能遇到自己的知音。 四、拓展 课后尝试读读《市中弹琴》原文 五、布置作业 1.理解、积累课后词语 2.积累背诵《池窗》。 六、板书设计 市中弹琴 起因——比肩接踵 纷至沓来 经过——逐渐散去 只剩一人 结果——知音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