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瓷大碗》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17 |
三上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字典和相关资料,理解“革命军事博物馆”“东北抗日联军”“团政治委员”“搪瓷缸子“”病号灶”“炊事员”“侦察”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认读生字词。
2. 结合背景资料,读懂故事的感人之处,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 联读赵一曼《给儿子的一封信》,感受赵一曼女士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学习单(附相关背景资料和联读文本)、课件(辅助理解字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阅读准备联系单元导读页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自主总结默读小技巧。二、 疏通字词
1.结合学习单上的资料,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革命军事博物馆 东北抗日联军 团政治委员
搪瓷缸子 病号灶 炊事棚 炊事员 侦察 袭击 日寇 高粱 吭声
2.带着理解,齐读生字词。
三、 走进历史,读懂故事
1. 出示图片,认识“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摆放了这样一只“粗瓷大碗”,看着图片,说说这只“粗瓷大碗”带给你什么感受?预设:又破又旧,看起来还脏脏的……随文理解“陈列”,意即为“规范有序的摆放”。
2. 初读课文,了解“粗瓷大碗”的来历。就是这样一只“又破又旧”的粗瓷大碗,不仅被陈列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一开始,还是作为一份礼物,由一位小通讯员郑重其事地送给赵一曼女士的。
(1)默读课文,说说这位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女士送这只破旧的“粗瓷大碗”?借助关键词句,了解当时的部队状况——缺少粮食,生活很艰苦。
小结:是的,这只“粗瓷大碗”见证了“一段艰苦岁月”(板书)。联系时代背景,明白苦难的根源是国家深陷战争泥潭。
小结:原来,这只“粗瓷大碗”见证了“一场救亡之战”(板书)。
(2)在这样的岁月中,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这只“粗瓷大碗”经历了一段怎么的故事?
引导学生发现故事脉络:找—送—盛—倒—“丢”—”成”。
2.“我是历史讲述人“。
试着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只粗瓷大碗”的故事。
四、 联读材料,致敬英雄
这只“粗瓷大碗”能够被陈列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仅因为它见证了那段岁月,那段历史,还因为它与赵一曼女士的这段缘分。在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战士们与这位东北抗日联军年轻的团政治委员赵一曼女士,非常亲厚,赵一曼女士对战士们非常爱护,而战士们对赵一曼女士同样非常爱戴。
(1)让我们通过她的个人简介,再进一步认识她吧。读完资料,你觉得这只“粗瓷大碗”里还见证了什么?小结:见证了“一位革命英雄”(板书)。(2)这位革命英雄在牺牲的时候,年仅31岁。她在英勇就义前夕给她唯一的年仅7儿子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在这封信中,你读到了什么?小结:正是这样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才为新中国的诞生铺出了一条鲜血铸就的道路。这也是这只”粗瓷大碗“所见证的最可贵的品质——”一种不朽的精神“(板书)。
孩子们,这个”粗瓷大碗“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甚至破旧,但它却承载了太多我们不该忘记也不能忘记的事物。
五、 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
(如需课件和学习单,请到公众号弹窗口私戳)
六、 板书设计
| |
| 标题: |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1 |
| 文件大小: |
559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