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2-20 |
《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小学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的著名战役。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先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原因,和敌人抢时间。之后攻天险,最后夺下桥并北上抗日,条理清晰,环节之间衔接紧凑加之战争氛围强烈。
战争年代,离孩子们太遥远了,为了能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还原战争场面,丰富孩子们的表象,帮助他们走进红军战士的内心,体会他们身上那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夺取战争的胜利。
为此,在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一开课,我就播放最直观的影片,用情景教学法引入课文,然后提问,梳理文章,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抢时间,攻天险,是《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重点。依据一个“险”字,围绕一个“难”字,突出一个“勇”字,是我对这篇教材的设计重点。通过把握重点,把红军抢在敌人两旅援兵到来之前到达泸定桥,以及与敌人激战两小时,一举夺下泸定桥的关键环节交待清楚,这样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再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学生交流认识,同时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我力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抢时间”一段为了让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冒雨行军”一段播放录相,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仿佛来到那个战争年代,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领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教学“攻天险”这一段,学生在“天险”二字上挖得较深。先通过朗读课文,观看录相,从桥上、桥下两个方面理解泸定桥的无比险要。再加上敌人两个团坚固防守,更突出战士攻夺泸定桥的巨大困难。其次,要求学生理解红军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指导学生读重点段,抓重点词,根据画面想像,再配以课件的画面,加深理解,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学生对攻天险的经过掌握得较好。
上完课后,我感觉一节课的设计量多了一些,教学时间较为紧张。教学时,如果略讲“抢时间”,详讲“夺天险”,时间安排就更合理,教学效果会更好。这堂课,离真正优秀的课堂教学还相差很远,对于我来说,需要反思,需要提炼,更需要智慧。如何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这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