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说课稿
王斯梅
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飞夺泸定桥》。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条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题合一,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真实地记录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教材。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及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凭借语言文字,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将夺桥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且用上指定的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理解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用意。
教学难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根据文本的特点,借助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精神。
说教法
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因此我采用的是,借助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红军战士言行的重点语句,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说学法
本堂课教给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语句品读的学习方法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吗?(生自由发言)还记得《风雪大青山》的主要内容吗?(生自由发言)师饱含深情地导入新课:是啊,难万险挡不住革命队伍前进的脚步,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无数革命英雄,他们用生命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真实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时,先复习两篇抗日战争时期的课文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学生读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
生可能会提出谁夺泸定桥?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怎样夺的?结果怎样?
[意图: “疑为思之始、思之端”。读题后质疑,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必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开始提出的问题。
2、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师生正音。生齐读,指学困生读。
3、指名反馈,师相机板书。
4、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指导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5、师生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F、智斗敌人;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
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指导朗读,读出红军的英勇顽强。
四、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1、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读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泸定桥离水面……涛声震耳欲聋”这段文字,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师生共读、共议,再借助课件身临其境,感受泸定桥的险。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课文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由发言。)
3、指导朗读,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可怕。
五、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导读:同学们想象一下,一边和守城的敌人作战,一边要走过这样的险桥,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生发言。)
师小结:即使随时都有中弹,掉入大河的危险,可红军战士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马上发起了总攻,让我们来看看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7、8自然段,你一定会对这支红军队伍有新的认识?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讨论后汇报。这是一支( )的红军队伍。
3、对比自己: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想想红军战士,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7、8自然段。要读出激烈紧张的战斗情景,又要读出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坚强有力的气魄。
5、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意图:在“夺”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抓住重点,避免繁琐的分析。突出的是文中的两个壮烈场面,尤其是第一个场面,特别震撼人心,这一部分成为了师生共同体验的重点。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利用多媒体课件,读中体验,进入情境,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这篇课文是很好的思想教材,很多学生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行动,所以教学中设计“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想想红军战士,你有什么感受?”这一问题,让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也为后面写读后感作了一个铺垫。]
六、梳疑、解疑。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先到小组里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待会儿再提出来。
2、集体反馈,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七、达标练习
1、把表示突击队员动作的词用“ ”标出来,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并试着用几个表示连续的动作的词,写几句话。
2、 复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经过。要求:200字左右,并且用上指定的词语。
八、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一起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这说明你们都认真学习了!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九、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词语。
2、再读课文,体验情感,并联系课外资料写自己的读后感。
3、写一个劳动场面或比赛场面,也可以写其他场面。
[意图:语文教学最终落脚点是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因此,作业设计中安排了场面描写,同时安排了写一篇读后感的练习,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板书设计
飞 (原因) 必须夺桥
夺 抢时间
泸 (经过)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定 夺天险
桥 (结果) 顺渡天险
(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美观,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