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自主完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嚅动( ) 蹿腾( ) 一篓( ) 嘟哝( ) 瞌睡( )
咀嚼( ) 粽子( ) 稻穗( ) 蒙胧( )
2、填空
(1)记叙文的六要素有:
(2)你知道刻画人物的方法常用的有:
(3)滋味选自 ,作者 ,你知道她的作品有: 。
一、导入
由“滋味”引发学生的感触,你尝试过什么样的滋味?
二、读、悟(先独学,再对学)
1、文本讲了作者成长过程的几种感受?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
2、文章可分为 部分。你的依据是什么在文中勾划出来。
( 1 到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
( 到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了
3、它们的滋味是一样的吗?不同表现在哪里?
三、赏(小组合作)
精读“半夜吃杨梅”部分,画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1、“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吃的杨梅?
2、“我”是怎样吃杨梅的?画出相关语句,品读赏析。
3、哪些地方可以传达出来作者对吃杨梅这件事的感受?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感受?
四、拓
读了这篇文章后,能和你产生共鸣吗?你对幸福有哪些新的认识呢?从中你有何感悟呢?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
五.总结课文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品味生动的描写,联系生活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2.读写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对“幸福”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学习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难点:从两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一. 读
再读课文,特别是“除夕放烟花“部分,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自主完成)
二、悟(小组合作)
1、 我是怎样焦急等待放烟花的?说说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
2、 根据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
3、 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的文字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朗读文章末段,想想这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烟花的美丽的?
三、赏
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品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他们总是当我们经过的时候,冷不丁地点燃他们手里的鞭炮,悄悄扔到我们的脚边,听我们捂着耳朵尖叫,然后开心地乱笑。
2、回家的路上我举着那只纸筒一路疯跑,恨不得马上就把它点着。
3、我的手发抖,点了好几次才点着,扔下火柴就猛地躲到妈妈的身后。
4、大家都嘻嘻哈哈地涌了出来,很多双眼睛,在黑暗的院子里亮起来。
四、拓
文中两件事各有什么滋味?作者将两件事放在一起写,表达了什么思想?
五.总结课文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