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9
作者:youlansijia  上传者:youlansijia  日期:15-12-28


【教学开放周公开课教案】
项羽之死
肥西农兴中学  吴燕  2015年12月
【教学目标】
    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可见,《史记》是必须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耀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后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板书课题)
 
二  品读课文,把握形象 
(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
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
1分角色朗读
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
(项羽人生的最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
①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字,怎么理解? (最怜儿女最英雄)         
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 “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尊敬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
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最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
 
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
1快速浏览,讨论
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
勇武
①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对比描写,以数字说话,兵力反差极大,这里以反差对比,透视深陷绝境的项羽,落差越大,瀑布越壮观,反差越大,故事越动人。)
②何为快战  如何快战  快战如何
(快战中的三次行动,项羽许诺要突围、斩将、刈旗,这三者在古时交战中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从中你读到了什么?司马迁从不同的角度正面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但在此处,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有所保留,有一个细节——刈旗,项羽做到了么?文中并没有交代,难道是司马迁漏掉了么?旗是什么的象征?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旗在,军队气势在,旗倒,军队气势衰。当时何等形势?项羽再勇武,又怎么能轻易做到?   
(这一细节中要看出司马迁要为我呈现的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
 
自负
在第二段中项羽对其二十八骑的对话独白占据段落一半,谁能为我们读出来,这其中暗含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
(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暗示项羽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从中也看出司马迁态度全面,中肯并带批评之意。)
失民心
田父,“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说明项羽单纯自负,失民心。坑杀秦兵20万,火烧阿房宫,所过无不残灭)
 
教师解读:
《史记》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但司马迁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来大写项羽。垓下之围剩下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自度不得脱”的项羽,表现的极为静定,“愿为诸君快战”,要做三件事“溃围、斩将、刈旗”。溃围,就是冲出重围,可以逃命,倒是可以理解,而斩将、刈旗中,一个人可以把杀出重围看做不重要,但要把斩掉对方将领,拔了对方的旗子看作很重要,这是一种英雄的功勋,我们能看出项羽要的不是自己的逃命,而是精神上摧垮敌人,这实际上是一种英雄式的抉择,彰显的是一种英雄的勇武精神,这正是司马迁以快战正面描写英雄,赋予项羽静定、勇武的内涵。
 
乌江自刎(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1师生共读
2渡还是不渡?(应该渡  不能渡  爱渡不渡)
(1)杜牧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2)李清照     《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王安石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3项羽的选择
① 能不能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② 想不想渡乌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这里能看出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当然更是项羽绝不在人格上屈辱自己,所以又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近乎勇。“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在本段对话中,像这样以关键字透视项羽内心的地方还有,你找到了么?引出“笑”字。人们常说“好汉不哭,英雄难笑”,而司马迁却在“一泣一笑”中写英雄项羽,那么作为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项羽,又为何在此一笑?
(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大多时候是大怒,很少笑。这人生最后一笑,活现出项羽当时的神态,高傲、自负。为了尊严, 我不回去。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当然,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重义
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赠马这一细节,乌骓是项羽勇武的符号,精神的象征,对乌骓英雄式的赞美,情感上的保护,更见项羽之性格,更显其悲壮。)
视死如归 以德报怨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细节处见精彩,再现人物的心理,场景真实人物鲜活),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从一开始,太史公都是从悲剧角度写项羽,整个《项羽本纪》无时无刻不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顶天立地,英雄叱咤风云,英雄又瞬间走向死亡。)
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
  
三 如何评价项羽?
(一) 赢家之言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论项羽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韩信论项羽
(二)史家之言:
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投影〕《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找同学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阅读这段文字,引导学生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个悲剧英雄。一方面,“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矜攻伐”,不觉悟,不自责,而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对项羽生平业绩的概括,又有对其失败的评价;既有赞叹,又有惋惜、批评。)
 
(三)大家之言
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错据用人之人的位置上。 
                                                      ——王立群
(四)一家之言
教师解读:
有一种英雄,就是挫折、苦难乃至于死亡都不能剥夺他的骄傲和从容。项羽在能够用他的武功、战绩,证明他的生命一定可以逃脱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很潇洒的处理自己的生命,这是人格的不屈与悲壮,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以被别人取走,但可以自己处置,这就是项羽,这就是司马迁笔下的悲剧英雄。(“硬汉性格”的海明威:“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巴顿死于1945 年 12 月。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来,项羽真的是幸运的。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五)那么你心中的项羽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结语:有着对项羽而言,没有失败,只有战死。”从这意义上说,项羽不死,项羽魅力永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鲜活项羽。希望大家课下拿起手中的笔,写出一个你心中的项羽。
 
板书设计
垓下之围  泣  儿女情长  悲怆
东城快战  叱  勇猛自负  豪迈
乌江自刎  笑  知耻重义  壮烈
 
成功的英雄  失败的领袖
【教学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项羽之死》ppt课件(40页)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句式)
《项羽之死》ppt课件(28页)
《项羽之死》ppt课件(14页)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项羽之死》表格式导学案8
《项羽之死》导学案7
《项羽之死》教案8
《项羽之死》ppt课件(20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6
《项羽之死》ppt课件(17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7
《项羽之死》师生作文(6篇)
《项羽之死》导学案5
《项羽之死》教学反思
司马迁和《项羽之死》学案(含答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4
《项羽之死》教案6
《项羽之死》学案2
关于项羽的作文:壮哉,霸王,伟哉,项羽
关于项羽的作文:残阳如血,霸王如钢
《项羽之死》ppt课件(50页)
关于项羽的作文:雪中英雄
描写项羽的作文:绝世雄才
项羽之死探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之死ppt课件13
《项羽之死》导学案3
《项羽之死》自学案
《项羽之死》ppt课件12
有关项羽作文:泪染伊颜,江山如血
《项羽之死》学案
《项羽之死》ppt课件11
《项羽之死》练习题
关于项羽的作文:千古一将•西楚霸王
关于项羽的作文:霸一世
《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
《项羽之死》教案5
《项羽之死》ppt课件10
《项羽之死》同步练习
《项羽之死》说课稿
《项羽之死》ppt课件9
《项羽之死》mp3音频朗读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4
作文:我心中的项羽
《项羽之死》ppt课件8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