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一厘米》教案1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0-30


 
一厘米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影视剧本与戏剧文本的区别。

2、能力目标: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陶影这一个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效信息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17-3-71)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自由朗读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2、整体感知课文:

(1)这则电视剧本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这篇小说先写故事的主人公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共汽车,为了满足儿子的自尊心,经常因生活窘困而逃票的她,毫不犹豫地为儿子买了一张本不需要买的票。接着再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问题受到查票人的刁难,以致受到儿子的误解。这篇小说最后写陶影经过努力和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2)谈谈自己对陶影、小也、小也父、红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要求能够根据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如红衣青年优点:对工作负责任,认真履行检票职责;缺点:处理问题的的方法简单、粗暴,说话刻薄,伤害了无辜的人。 

四、讨论陶影的形象意义

1、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五、主题探究

剧本围绕“一厘米”叙写曲折的情节,写这样的小事有何意义?

明确: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六、写法探究

1、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

2、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找出剧本的几处对比,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品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

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3、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品为何反复渲染小也买票以及对妈妈不信任的行为及思想?

这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七、总结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

2、情节曲折

3、烘托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八、延展活动

有人认为:陶影为了这“一厘米”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根本没有必要,她完全还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你能替陶影出些什么主意呢? 

【提示】她可以直接找公园领导说理;如果认为公园红线有问题,她可以用尺子量出红线的高度,用铁的事实说话……

布置作业

选读影视文学剧本,并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一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一厘米》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一厘米》测试题
《一厘米》导学案4
《一厘米》检测练习题
《一厘米》教案15
《一厘米》测试题
《一厘米》教案14
《一厘米》教学设计13
《一厘米》练习题
《一厘米》ppt课件(37页)
《一厘米》ppt课件(22页)2
《一厘米》ppt课件(34页)
《一厘米》导学案3
《一厘米》ppt课件(22页)
《一厘米》教学实录
《一厘米》教案11
《一厘米》导学案2
《一厘米》ppt课件(31页)
《一厘米》导学案
《一厘米》学案练习及答案
《一厘米》学案
《一厘米》ppt课件11
《一厘米》ppt课件10
毕淑敏《一厘米》全文阅读
毕淑敏《一厘米》原文阅读
《一厘米》ppt课件9
《一厘米》教学反思
《一厘米》教学设计10
《一厘米》《清兵卫与葫芦》《孔乙己》导语设计
《一厘米》教案及练习
《一厘米》ppt课件8
《一厘米》学习要点
《一厘米》教案9
《一厘米》教案8
《一厘米》教案7
《一厘米》教学设计6
《一厘米》ppt课件7
《一厘米》说课稿2
《一厘米》同步练习(四)
《一厘米》同步练习(三)
《一厘米》同步练习(二)
《一厘米》同步练习(一)
《一厘米》ppt课件6
《一厘米》ppt课件5
语文版《一厘米》《差半车麦秸》教案及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