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0-1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东风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师舒宝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熟记孔子有关“义”的表述
②积累文言字词、文言语法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义利观
④学以致用,认识现代社会诸多弊端的原因所在
2、 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自主学习,疏通句义,积累文言常用字词及文言句式
②课内借助导学案检查学生基本知识预习情况
③合作探究,拓展深入
重点与难点
1、 文言字词句式积累
2、 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
在日常生活中,对每个人而言,都会有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和特别想得到的东西,在渴望得到、想方设法得到的过程中,除了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之外,在心中还会有一股力量或多或少的会对你的行为产生一种影响甚至是制约作用——这就是道德情感、道德标准。而这种道德情感、道德标准是我们每个人能够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应该在每个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壮大,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的课堂内容就与此密切相关。
一、解释“义”、“富”、“贵”的常用义
义:正确的道理、道德
富:财产多
贵:地位高
二、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一) 熟语释义
大义凛然:严肃或敬畏。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义灭亲: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
义形于色:主持正义的心情表现在脸上
舍生取义:为正义牺牲生命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绝不回头,勇敢向前
微言大义:经书的要义,后泛指大道理。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能勇敢的去做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春秋无义战:泛指非正义战争
(二)诵读文选,披文入情
(三)重点字词、文言句式积累
1、文言常用实词积累(加点字)
①文之以礼乐 修饰 常用义:掩饰。如文过饰非
②闻义不能徙 迁移、改变 常用义:调动职务。如“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是吾状也 常用义:正确的;表判断“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作用
2、古今异义
①造次必于是
古义:慌忙、仓促
今义:轻率、莽撞
②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成人 必然
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古义:必须这样
今义:成年人 今义:确定不移;客观规律
③久要忘平生之言
古义:向来、素来
今义:终身、一生
3、翻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归纳宾语前置的三种类型,并各举一例
A、疑问代词作宾语
例:沛公安在
吾谁与归
B、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例:彼不恩我也
莫我肯顾
C、强调宾语,借助“是”“之”
例:唯利是图
句读之不知
学习深入
一、选出文中孔子对“义”的表述语句,感受孔子义薄云天的人格
语句筛选:略
二、孔子对富是完全拒绝的吗?用文中的语句佐证并简析
要点明确:①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孔子对富贵并非完全拒绝,他希望对其有所向往,他认为希望得到富贵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三、孔子心中轻视富贵的标准是什么?由此看出在孔子的心中有着怎样的“义利观”,简要准确概况
要点明确:“不义而富且贵”
孔子的义利观:义重于利
四、孔子的“义利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许多人遵从的伦理道德标准。列举几个自己熟知的例子
提示:文天祥,苏轼,谭嗣同,朱自清,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
五、警钟长鸣,是概括自己所了解的无义获利、赢利博利的卑劣手段主要有哪些,何以才能有效杜绝。
要点提示:杀人越货,偷盗抢劫,投机取巧,欺蒙拐骗,巧取豪夺,敲诈勒索,假冒伪劣
杜绝方法是加强法制;加强道德教育······
巩固提高
一、客观评价湖南台“快女”停办及“食品安全”束之以法的原因是什么?
二、完成“思考与练习”题(三)
课后小记
①学生举例少,相关事情一知半解,可见平时知识积累穷乏
②明确学生一周内收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重于利
孔子的义利观
精神传统影响深远
课后反思
一、从课后研究讨论来看,个人以为《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重点应以了解各家思想核心,积累文中蕴含的文化知识为主,对其中在史传类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实词、句式等可重点强调,并引导学生拓展、明晰、准确掌握,巩固文言基础。
二、在举例说明“义重于利”这一道德标准在中华民族精神传统长河中影响深远的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中,学生所举事例不够丰富,足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欠缺,至少英雄模范在现代社会被忽视,这也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敲响了物欲泛滥之害的警钟。
三、“义重于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类精神、学品、人品的名言警句从课堂讨论来看,学生的积累并不贫乏,但事实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有很好如此表现的学生却并不充分,可见知行不一是现今在学生群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所以,教师对此要高度重视,授课过程中要多多引导学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纠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33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课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练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和译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学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参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