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2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人教版选修教材系列《论语》选读第一单元第五个课题,主要是探讨孔子的义利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论语》的部分篇目,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并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知识储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b.背诵本课的重要语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讨语段内涵的过程中,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a.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b.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义利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关于“义”的言论,并且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论语》选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学习孔子的一些言论了解孔子的的思想,并联系现实思考其现实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要学生掌握“言”,还要使学生深入认知。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解课前预习等手段课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孔子的义利观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课时安排:2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1~2分钟)
              有孔子的“仁”思想及现代汉语中有关“义”的成语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  讲授新课:(4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课堂需要以及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同时可以恰到好处地增加课堂容量。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节课主要研习前面四则,了解孔子的义利观。
一、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二、 指名朗读 ,学生评价,老师总结
三、 找出本课所选论语选段的内在联系
             第1---4:关于义和富贵
             第5----7:关于义和君子
             第8----10:关于义和勇
四、 学生齐读第1---4节,自主翻译,并掌握重点字词。
1  翻译选文一,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重要的词语,句式等。
质疑:孔子认为财富“可求”与“不可求”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义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义,富贵就不能去追求。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  翻译选文二,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重要的词语,句式等。
明确: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拓展: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公叔文子,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同学列举一二。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师生举例
3、翻译选文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重要的词语,句式等。
质疑:在如此贫寒生活中,孔子乐的是什么?
提示: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师生举例(文天祥,江姐,梅兰芳等例子)
4、翻译选文四,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重要的词语,句式等。
概括这一段孔子的义利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家弟子也求财但都是符合义才取的。拓展:子贡的故事。
五.小组探究:反照当今社会,列举“以义为先”的人或事和“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事件,并谈谈其的社会反响和你的个人看法。
例如,慈善基金,光彩事业,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三)  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观。
综合本节棵教学重点,布置作业如下:
1背诵第三则和第四则
2结合本课孔子的义利观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评析“光彩事业”和“毒食品事件” 写成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四)  板书设计:
            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欲富
以义为先 ————人之常情
恶贫  
义然后取
安贫乐道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33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导学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练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和译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学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课件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参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