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重点、难点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知识链接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传说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他和王维交谊甚笃。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但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但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
2、背景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