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周而不比》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4-07-20


《周而不比》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4)班理科班 

记录:余珍 

 

第一课时

课前背诵《君子之风》中相关语段,翻译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孤陋寡闻”这个成语 

师:大家说说这个成语出自—— 

生:《论语》 

师:是猜的吧,(停顿)恭喜你,猜对了,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知识浅陋,见识不广眼光狭隘 

师:又答对了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真是见多识广,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人与人的交流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媒体,来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电脑上网 

师:老师知道你一定会说这些,但上网要有度,有节制 

生:电话 

生:电视 

师:这就是所谓的“三电”,让我们了解社会,触摸世界但在2000年前,没有三电,人类怎样交往,这确实是个难题我们不得不涉及到一个话题,那就是朋友的力量和帮助,所以在孤陋寡闻这个成语前还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孔子 ),发表同学们的个人看法(学生自由交谈) 

师:两千多年的孔子是认为的,朋友对一个人成长尤其是学业上的帮助是巨大的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这样认为的(出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爱因斯坦) 

师:爱因斯坦的话中明白的告诉我们选择朋友的标准 

生:有头脑和心地正直 

师:你对这个标准怎么看(停顿),或者说你还有什么补充?(学生自由谈,归纳起来要有爱心,有宽容心,要善良、要能帮助,老师要相机点评) 

师:老师从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出示好朋友是平面镜,他不会因为你丑而嘲笑你,不会因为你美而妒忌你,不会因为你穷而远离你,更不会因为你富就讨好你朋友是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杯热茶;朋友是收获季节里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朋友是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心中冬日郁闷的那一缕春风;朋友是我们一生中快乐或忧伤时的希望与寄托学生大声朗读,可以是课堂的热场) 

师:古老智慧的化身的的孔子对选择朋友的标准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你能找出孔子的择友的标准吗?并读一读,背一背 

生:第七则 

师:朗读并背诵这个标准(现场背诵)这就是所谓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解释字面意思(学生解释),有没有发现文言词语的特殊之处? 

生: “友直”“友谅”等中的“友”是意动用法,表示“以为友”生:“直”指“正直的人”, 

师:那么后面的“谅” 是?友多闻是? 

生:谅是诚信的人,多闻是博学的人 

师:这就是夫子的交友的标尺,同学们怎么评论? 

生: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一定标准,那就是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博学多闻的人交友 

生:要结交好朋友,不要结交坏朋友 

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师:是的,标准中也提到了坏朋友,用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这是《论语》中常见的手法,可以说理更透彻,也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记忆背诵 

生:跟三类人交友是有害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师:(出示电视剧铁嘴铜牙中的和珅图片)典型的损友(出示便辟(p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马融《论语马氏训说》)②善柔:谓面从而背毁者也(皇侃《论语义疏》)③便佞(pianning):辩而巧也)(皇侃《论语义疏》)注意读音,你知道哪些人就是所谓的损友结合历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对“损友”的理解)(生解释词语、铁嘴铜牙中的和珅现象讨论) 

师:所以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曾经说,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交朋友要慎重,要分清益友和损友我们小时侯有首儿歌就叫找朋友,找呀找呀 

生: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 

师:好朋友又没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来辨别呢我们先看一则故事(出示“管宁割席”的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师: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找朋友要志同道合,有共同爱好 

生:找朋友需要内心平静,不要太注重名利 

生:我认为管宁对朋友有些严格,不够宽容,有些小事情要相互谅解,为别人想想 

师:哦,这位同学讲的很有自己的观点老师也能宽容的接受对管宁割席我们有各种认识,这个故事的本意或者通常的意义是? 

生:交友时要多观察,从一个人的细节入手,要看行动, 

生:关键是自己要有判别能力 

师:说的不错当然,每个人的志趣有区别,我们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关于同学们说观察朋友方面,孔子也有自己很得意的见解,读一读,背一背(生背诵朗读第四则) 

师:老师刚才说孔子对自己的察友的方法很得意,你能体会到吗? 

生:用了视、观、察意思很接近的词语,又有递进关系步步深入 

生:人焉叟哉出现两次,反复出现夫子认为是独到的发现很得意 

师:注意人焉叟哉的句式 

生:是倒装句 

师:我们读一下句子,体现夫子那种得意的语气(生朗读,很有气场) 

师:可见我们交友是一件慎重的事套用鲁迅所说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察我们的管宁同志就是从朋友的捉而掷之、废书而观的细节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兴趣志向,不是同道中人于是乎,他就毫不犹豫的与朋友划清界限拜拜了他认为自己结交的是小人,而不是 

生:君子 

师:君子是一个温暖的名称,《论语》中一直强调要近君子,远小人就是要多和君子交往,让自己受到感染,最后成为这样的人关于对君子和小人的观察,夫子的意见是—— 

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衿而不争、群而不党 

生:君子保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但不与人结成利益共同体 

师:“矜而不争”,不争,并非混同于他人观点,并非任由他人为所欲为相反,不争正是为了保持自己观点、个性之独立再加上“群而不党”,这正与“和而不同”、“周而不比”表达的是同一种观点 

师: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你怎样理解? 

生:能爱憎分明,分清好坏要讲原则 

师:鲁迅有句名言横眉冷对 

生: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讲的是真正的仁者能其坚守的道德原则符合道德原则,能好之;不符合道德原则,能恶之不做好好先生这些可以说正直的朋友的体现关键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是人总会犯错所以孔子说 

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师:对犯的错误也可以观察你怎么理解?(此题有难度) 

生:君子有君子之过,小人有小人之过 

师:有人这样评论,人都会犯错误,但过错各有其类如君子往往失之于厚,对人太宽厚,从而被人有机可乘;小人往往失之于薄,对人太刻薄,从而招人忌恨所以,“观过,斯知仁矣”,看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仁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师:这里还是强调结交朋友时要有眼光多观察,用心观察就像歌中所唱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除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至于交到真正的朋友后,怎样让友谊增值,这又是一个话题,我们下节课来阐述

 

第二课时

课前背诵周而不比中第四则,第六则 

(出示投影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宴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出示此材料的意图是后文中提到了晏子交友的内容,是抽象的叙述,一开始来个具体的展现,让课文有事实可依) 

师:翻译文章,考虑到有些字词学生翻译有难度,老师可以辅助同学,我们现在就是师友关系(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启发和感受?(停顿)比如和朋友的交往方面 

生:晏子能够闻过则喜,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对他人很仁爱 

生:我们要像晏子一样随时审查自己的举止,修正自己的言行,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朋友自然越来越多 

生:朋友交往真诚地以朋友的感受为出发点,哪怕他地位再低,考虑他人的感受,否则是好心办坏事 

师:对,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读懂一种东西那就是朋友间尊重、信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要用心去维护、用真诚去经营友情,才可能让友情天长地久晏子就是晏子,交友的艺术容易形成两人双赢的局面 

师:你还知道晏子哪些故事? 

生:个子矮小,貌不惊人才华出众 

生:以前晏子出使楚国时,别人欺负他,要他钻狗洞 

师:钻还是不钻? 

生:不钻 

生:还有橘子生在淮南为甜的橘,长在淮北为苦的枳来反击楚国国君对他的戏弄,是一个很聪敏的人 

师:充分说明了这位名人具有潘长江的身高,马云的智慧这也充分说明,想老师这样的身高,(有点自恋了)小块头也有大智慧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感叹:如果晏子在世,我给他挥挥马鞭赶赶车,也是很高兴和向往的事可见晏子在历史上有许多的粉丝,居然连孔子发出了由衷的赞赏哪一句?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语气 

生: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师:重点在哪个字? 

生:善善于的意思 

师:可见交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善于跟人交往吗?(学生自由谈) 

师:久而敬之的“之”怎样理解?词性是?(这是一个看似平常,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起串联课堂的作用) 

生:代词 

师:具体的指代? 

生:朋友 

生:不,指代晏子 

师:这里我们出现了分歧了,关键是谁爱谁的问题?这可是大问题课文后面有个题目出示(“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是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8226;26章及12&8226;23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我们先解决4&8226;26章及12&8226;23章,朗读并尝试背诵 

师:有人对这两则中的孔子很不理解?孔先生什么时候变的很圆滑?世故了?同学们怎么看? 

生:确实是很圆滑的,尤其是对子贡的那段话 

师:我们读一读这段话(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也) 

生:这就是明哲保身的思想,他不是说要和正直的人交友,这就很不正直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这里是说交往需要一个度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 

生:距离产生美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私密空间,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引起从而引起冲突,造成误解 

师:看来这位同学有很深的体验,甚至可能有深刻的教训朱熹《论语集注》是这样理解的:“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投影)出示(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师:这就是国外所谓的豪猪理论一群豪猪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你看,猪也是这样想的?同学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 

生:我们一般人与朋友交往,随着交往的时间增长,久而久之烦恼就来了因为太熟了就不敬重了,什么玩笑,陈年糗事,个人隐私全都翻出来了,多年的朋友因此分手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最大的烦恼竟是来自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师:那我们现在可以说,久而敬之的之指代谁最合适? 

生:朋友爱晏子古人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就像矿泉水一样,每天少不了他之指代晏子最合适,朋友们都很尊敬他离不开他这就是魅力 

生:我也认为是指代晏子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因此,把“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本意突出了晏子的善于交往 

师:我们现在高度统一了,老师也同意你们讲的这句话看似平淡,其实含义很深,是要真正走过社会,看透人生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啊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其实放眼世界,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也是这样(可以举利比亚和西方的关系、越南和中国的微妙的关系来阐述交往中的度的把握,语文课堂中尤其是论语学习中,如何应用于实际,让学生懂得论语就在身边,这是一种温暖的关怀) 

师:论语中非常注意人与人交往时保持适当距离的原则,除了这个以外,周而不比中还提到了哪些交友的注意事项? 

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要宽容 

生:还有公正的原则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师:孔子总说“仁者爱人”,那么他为什么不“以德报怨”呢?“以直报怨”与“以怨报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思想是否一致?(师生讨论)(出示南怀瑾《论语别裁》: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鲁迅去世前说:“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这就是典型的 

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师:还有哪些原则? 

生:“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生: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就是要公正全面的原则 

师:就是我们辨证客观的方法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人有两面性,有时我们传统中的否定的人也有恰当的言论,比如三国演义中马谡,最后由于兵败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但他也是一个出色的参谋 

师:对,马参谋曾经说过至理名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军事错误而否定他的军事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公正,对历史人物的公平 

师: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如适度原则,公正原则、严于律己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以友辅仁 

师:交友的终极目标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 所以于丹曾说,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让我们牢记,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周而不比》学案
《周而不比》课堂练习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30页)
《周而不比》复习ppt课件
《周而不比》ppt课件7
《周而不比》教学设计3
《周而不比》ppt课件6
《周而不比》ppt课件5
《周而不比》同步练习
《周而不比》教案2
《周而不比》ppt课件4
《周而不比》ppt课件3
《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练习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课后练习
《周而不比》ppt课件2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案1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