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四中导学案 |
|
版本: 北师大 册别: 九上 班级: 学生姓名:
课题:《贾芸谋差》 主备人: 齐晓云 审核: 张凤兰 |
|
教材分析 |
课文围绕贾芸谋取差事来安排故事情节,表现了贾芸的伶俐乖巧,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 |
|
教学目标 |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等有关知识。
2.分析人物对话,透过人物语言了解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
3.结合具体语境,仔细咀嚼、品味语言,提高小说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 |
|
教学重点 |
分析人物对话的表层意思、弦外之音、隐含的动机、语气的分寸、表达的技巧、所体现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彼此间的关系。 |
|
教学难点 |
分析作品中的谎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行个性。 |
|
课时安排 |
3课时,建议指导预习、读熟课文一课时,探究、展示及评价一课时、测评一课时。 |
|
引入 |
同学们,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比如《三国演义》就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演绎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婺剧、电影、电视剧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四回的《贾芸谋差》,走进贾府,走近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
|
预习 |
1、 自读课文,整理字词。
字音:
释义:
2、 根据本案后列作者介绍,整理出有关要点。
|
|
交流、合作、探究、展示 |
一、 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并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评析。
主要内容:
二、品味人物精彩的对话。
文中人物贾芸、王熙凤、卜世仁等形象栩栩如生,而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完成。
1.研究贾芸与卜世仁的对话。
学生朗读贾芸与卜世仁的对话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贾芸跑到他的舅舅卜世仁家里赊些冰片、麝香,好去王熙凤那里“走后门”,到大观园里找个差事做做,混口饭吃,他舅舅的态度如何?
(2)卜世仁存心不把钱借给贾芸,大可三言两语打发他走,却说了一大通话,其动机是什么?
(3)卜世仁彻底拒绝贾芸的技巧体现在哪里?
(4)从卜世仁的一大通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贾芸和他舅舅的对话为什么听起来不像口舌交锋?有一个版本将“舅舅说得有理”写成“舅舅说得倒干净”,你认为用哪一句更合适?为什么?
(6)贾芸要走,舅舅随机地说了一句“你吃了饭去罢”,引出舅母的一番话,从中可以看出舅母的哪些性格特点?
2、 从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很自然,好像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随意的对话,找不到明显的形式感。尽管如此,但人物的个性却栩栩如生。研读贾芸与凤姐间的对话。
问题:
(1)贾芸与卜世仁间的对话和他与凤姐间的对话有什么不同?
(2)贾芸说香料是朋友送的有什么好处?
(3)贾芸与王熙凤的对话充满了谎言,哪些谎言最能显出他“伶俐乖巧”的品性?
(4)王熙凤对贾芸的这一品性持什么态度?
(5)凤姐已有心给贾芸派活,也可以痛快答应他,却也说了一大通话,她的动机又是什么?
(6)凤姐的这一大通话,足见其说话技艺的高超,说说其具体体现在哪里?
(7)以上言行,表现了凤姐怎样的性格特点?
(8)贾芸连续撒谎的水平不亚于他的舅母,为什么他的谎言不讨人嫌?
|
|
达标测试 |
一:阅读理解:
至次日,(贾芸)来到大门前,可巧遇见凤姐往那边去请安,才上了车,见贾芸过来,便命人叫住,隔着窗子笑道:“芸儿,你竟有胆子在我跟前弄鬼!怪道你送东西给我,原来你有事求我。昨儿你叔叔才告诉我,说你求他。”贾芸笑道:“求叔叔的事,婶娘别提,我这里正后悔呢。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就求婶娘,这会子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凤姐笑道:“哦!你那边没成儿,昨儿又来找我了?”贾芸道:“婶娘辜负了我的孝心。我并没有这个意思;要有这个意思,昨儿还不求婶娘吗?如今婶娘既知道了,我倒把叔叔搁开,少不得求婶娘,好歹疼我一点儿。”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这些话哪些是假话。
答:
2.为什么两人都不说真话?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
答:
二、说假话其实不全是坏事,生活中有不少“善意的谎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一两句和同桌交流一下,说不定就有互相启发的效果。(50字左右。)
答:
|
|
总结评价 |
师生对本课同学们表现总结评价。 |
|
体验与收获 |
我的收获:
我要提升:
|
要点提示:
问题研讨:
二、1明确:
3)卜世仁实现这动机的说话技巧:
(1)釜底抽薪,干脆把话说死,把所有的路都堵死,让他绝望。
(2)心理战术,教训、数落他,让他心理上难受,知难而退。
(3)话里藏话,笑里藏刀。他根本上就是不愿借,但他一句不愿意的话都没说,句句都是冠冕堂皇的大话,示“无法借、不该借”之形,行“不愿借、拒绝借”之实。
(4)倚老卖老,居高临下。
(5)旁征博引,理由十足。
教师小结:总之,这部分鬼话连篇的人物对话描写相当生动精彩,它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卜世仁夫妻两人的小气、刻薄和虚伪;贾芸嘴巴上乖巧地顺从,心里头愣是顶撞都跃然纸上。
2.明确:
5)凤姐的动机(1)不要让他看轻了;(2)显示她大权在握;(3)让人感恩于她;(4)满足虚荣心。
6)技巧——先打后拉;拖延战术;话中带骨,借批评之名,行炫耀权力之实。思想性格是擅权、虚荣。
8)贾芸随机应变地连续撒谎,其不着痕迹的水平确实不亚于他的舅母,但他的撒谎全是为了讨好王熙凤,是为了生存,所以不像卜世人的老婆那样刻薄,所以他的谎撒得甜,不讨人嫌。
3. 教师小结:
a) 在这场对话中,凤姐的戒备心理,被贾芸一连串的几个甜蜜的谎言消解了;凤姐的自豪感被贾芸一系列的谎言激发出来,最后二人进入推心置腹的层次。当然,贾芸的谋差自然以喜剧告终。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痛苦的回顾。他对社会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使他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又改动。红楼梦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的影响:“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关于贾芸简介。
贾芸,贾家远房子弟,与贾蓉等同辈,只知他是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贾芸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被描写成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他贿赂王熙凤,为了自己的利益认宝玉为父,谄媚之事多不胜数,在贾府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最后贾芸在贾家败落之后,仍为营救宝玉出了不少力气。贾芸在《红楼梦》中被描写得很人性化,开始的几十回中此人的种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在复杂的贾府中求得生存,同时他也希望能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而且其本质不坏,无害人之心,关键时刻还能营救别人。这个人物体现出人的复杂性、对立性,是真实的人性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