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桥边的老人》赏析(2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11


赏析《桥边的老人》

江西省南康中学   谭新阳

读罢海明威小说《桥边的老人》,眼前浮现一幅图画:茫茫雪地,逆风凛冽,白中红一点,炉火正旺也……冷与热对峙如此强烈!

除了小说中老人、“我”、士兵和农夫们外,还得关注作品外的一个人——作者。透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冷峻的目光与热切的心肠。对战争的审视,对战争中难民心态的表露,显得冷峻、深刻、细致;对和平的渴望,对善良的呼唤,是如此热切、强烈、持久。这些与海明威的人生是分不开的。

海明威(1899—1961),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因《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一生都在历险: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负过伤;斗牛、狩猎、捕鱼、驾驶巡逻艇和飞机,直至最后以一杆猎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少年因痴迷拳击而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获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状,擅长钓鱼……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海明威不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战争,还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以小见大,在选材上目光冷峻独特,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炮声硝烟,没有曲折的情节,只是一个短暂的画面:桥边慌乱逃离的士兵与民众渐行渐远,渐远渐少,最后只剩下孤独的老人,期间“我”与老人的对话,如流动演出队的短暂演出。“我”是小说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见证人,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热切关注的不是战争的宏大场面,不是谁胜谁败,而是战争对生命的蹂躏、对生命尊严的践踏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小说从一个小侧面,反映了一个重大主题。

小说的“冷”与“热”,还体现在两个关键词上:反复、点面。

反复的运用主要有两处。一是动作的反复:“坐”字,老人逃亡到浮桥边,“太累,走不动了”,到最后“我”劝他走,可他又坐下了。“坐”的背后是心力交瘁,是战争的冷酷,这如冰的现实把老人生存的信念彻底浇灭了!一是语言的反复:老人反复说“可是在炮火下它们(羊、猫、鸽子)怎么办呢?”这热切的话语饱含着主人公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这里“冷”“热”互衬,相得益彰,使小说主题显得更深刻!

点与面在小说中运用得很巧妙。“桥”是一个点,又是“实”,是故事上演的最佳地方,士兵、女人、孩子们慌乱的逃奔与老人静坐不动两相对照,这是一个冰冷的现实;而“桥”连接的却是一个个“面”,也是“虚”,广袤的家园与陌生的巴塞罗那,美丽的昨天与迷茫的明日。美丽的家园、温馨的家庭、和善的朋友、袅袅的炊烟、洁白的羊群、金灿灿的稻穗,都被残酷的战争摧毁了!小说“桥”,连接着点与面、虚与实、大与小、冷与热。

然而,温暖艳丽的画面什么时候可以取代凄冷阴沉的图景呢?


《桥边的老人》赏析

    该篇作品的主题是揭示战争的残忍、罪恶。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上作者十分讲究。 
    本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睛”、“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辆、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赋写实效果的画面,又佐以后文对于“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边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动作的描写,剔透地写出生活现实,烘托出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通过其好似不断在重复着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简简单单的饲养员,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是的心态,这与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面对战争的那种一心想着撤离的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的老人就好像一名即将坐化的老僧,表现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然而并非他不恐惧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来临,死亡的即将到来,将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如尘土、浮桥等,不仅交待清战争的气氛,而且更凸现出老人的那种独自无知却快乐的孤胆,使得形象更加典型化。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群的逐渐稀少、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然人不禁为老人的安慰担忧,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主题。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小说特有的典型生动的选材构思,然而在语言表达上却采用了新闻专长的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的特点完美融合在一起,这篇小说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简洁、朴实、明快,同时又不乏深度,海明威不愧为著名小说家和记者.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24页)
《桥边的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桥边的老人》过关检测题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9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32页)
《桥边的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桥边的老人》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桥边的老人》选编练习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8
《桥边的老人》教案8
《桥边的老人》教学反思(2篇)
《桥边的老人》主旨
《桥边的老人》字词整理
《桥边的老人》教学参考
《桥边的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桥边的老人》续写作文(2篇)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读《桥边的老人》有感
《桥边的老人》教案7
《桥边的老人》教案6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5
《桥边的老人》教案4
《桥边的老人》教案3
《桥边的老人》学案
《桥边的老人》讲学稿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7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2
《桥边的老人》读后感
《桥边的老人》同步练习
《桥边的老人》说课稿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6
《桥边的老人》英文中文原文阅读
《桥边的老人》教学实录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5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4
《桥边的老人》赏析
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ppt课件3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2
《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
《桥边的老人》教案1
《桥边的老人》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