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教案5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04 |
晏子治东阿
教学目标:
1、 了解刘向及其创作;识记并掌握基本文言知识点。
2、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 了解宴子的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上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善于辞令。他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凭着节俭和身体力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美名闻于列国。(讲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晏子故事的文章《晏子治东阿》。
【作者介绍】
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系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其中很多篇章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字词、文言知识点、内容】(见课本)
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有没有为自己辩解呢?他怎么做的呢?而当受到景公赞扬后,他又怎么做的?这体现出晏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晏子受到景公责备后,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还要请求继续治理东阿。这正是晏子的高明处,受到责备后如果选择据理力争和“退而自察”,就有可能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在受到表扬后却表示要“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而“不能复治东阿”,是晏子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因为他明白,景公知道真相后是不会允许他辞官的。晏子的这种做法正表现了他聪明而善于辞令的特点。
【艺术特征】
对比手法的运用:文章用运用了三组对比——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方法的对比;景公前后对待晏子不同态度的对比;晏子受到景公责备和赞扬时的不同表现的对比。通过三次对比,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