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包拯》(脱脱)导学案(班级 姓名 )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词语:知、第、寻、迁、徒、才、谓、权、造、曲直、布衣的意思;学习包拯为官机智、廉洁、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巧言善辩的品质;继续学习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虚词之、以的用法;激发学生对包拯的敬仰和学习之情。
作者介绍:脱脱,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主持编修《辽史》、《金史》和《宋史》。
一、知识链接(自主学习,你是最棒的!)
1.给下列字注音,并把它们标注到文章相应位置。
鬻( )砚( )契( )涿( )敛( )峭( )荧( )
2.本文的作者是 ,元朝末期 家与 家。本文选自 。
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
1.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线的词语:
①第归,杀而鬻之。( )( ) ②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
③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 )( )④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⑤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为之语曰( ) 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
2.下面“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B.以刺疆事耶? C.其人遂无以应。 D.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①迁殿中丞。古义: 今义:
②关节不到。古义: 今义:
③亲党皆绝之。古义: 今义:
④饮食如布衣时。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②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文中记叙了包拯的哪些生平事迹?由此可见,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6.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7.如何看待包拯的“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这一看法?
三、当堂测评。(不欠账过日子,你就会成为富翁!)
1.你觉得现在为官需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3分)
2.作者是怎样塑造包拯这一人物形象的?(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答!)(6分)
3.假设你是一名记者,决定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与包拯来一次零距离接触,请你设计一道采访他的问题,并说说你为何要设计这个问题?(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