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综合教案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简案
作者:anhuchuzhong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2-07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简案

《 绿 》       朱 自 清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2 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绿色是大家喜欢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象征,但大家听说过“女儿绿”,观赏过它吗?如果没有就请随我一同走进朱自清的《绿》,从中去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二.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用一个词来概括“十二三岁小姑娘”的特征。

三.整体感知

1.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理清结构。

四.默读课文,思考:

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还写了什么?用符号在文中划出有关词语,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3.说说你初读此文后的感受。

4.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五.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上述问题,并选代表作答。

六.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段自由朗读。

七.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二.局部品味:研读重点语段(第三自然段)

     顺着教师朗读的引导,品味梅雨潭的绿是否具有女儿的魅力。

1.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书,从中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潭绿特征的词语,并用相应的符号标出,想想看是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诧。

2.用浪线划出作者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并从写法、作用等方面写出你的评价。

3.作者眼中的梅雨潭为什么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4.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并选代表作答。

5.学生自由朗读写绿的部分,感受绿的美。

三.创新练习

  本文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来写景,今天我们侧重想象能力的训练。请大家根据古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充分发挥想象构思一幅画,用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四.总结

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绿在朱自清的笔下情一样的深,梦一样的美,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这得益于作者独特的写景方法。叶圣陶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希望大家课后能运用这一课所学的方法,阅读其他游记类散文,相信大家一定能采到晶莹的宝石。

 

《囚 绿 记》     陆 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象征手法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能进行比较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2.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3.解题。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一)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2.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最能打动你,使你动情?先做记号,后着重朗读,并归纳打动你的理由。

(二)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三)理清本文的线索。

三.复述故事
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请你在熟悉课文后,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向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要求:1.语言生动,讲述连贯。        2.其他同学听后按要求评价。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味欣赏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有抱负的青年作家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情感是复杂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种种情感。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抓住关键语句来剖析5他的情感。
(一)默读课文,思考并作批注
1.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绘绿藤的执着呢?(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在书上做圈点勾画。

3.了解象征手法的特点,说说绿藤的象征意义。

(二)本文除运用象征手法外,还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划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做批注。

(三)朗读课文8-11自然段,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和感情色彩。

二.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

三.总结
 作者以一株绿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感召的力量。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课文,仔细体会。

 
《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
教学目标:
1.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2.学习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体会各方法的作用。
3.体会本文精当严密又不乏情趣的说明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二.再读课文,回答:
1.什么是绿墙?
2.作者在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国家的绿墙?它们的绿墙各有何特点?
3.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层次大意。

三.细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
1.课后探究练习一。
2.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在课文中画出几处典型的例子,并分析其作用。

四.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精当而富有情趣的语言特点。

五.总结
本文紧紧抓住“环球”、“风行”两个词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及精密而富有情趣的语言说明事物,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体会。


《 一双手 》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多角度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2.感悟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了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必须要写出人物的特征,即与众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写人的文章,看看本文的主人公有何特征?(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双手?它怎样与众不同?
2.在文中划出具体描写手的特征的语句。
3.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指名回答。

三.通过读书,我们看到的是一双手的丑的外形,那么,造成张迎善手“奇丑”的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人物品质。

四.反复阅读描写一双手的部分,在书上做圈点批注,体会其写法并在班上交流。

五.品读课文
本文综合运用了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请就文章的某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等方面)
六.总结全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苏教版九年级(上)字词学习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合集
九年级上习作指导“我心中的小康”教案
九年级上作文一《我爱家乡的风物》导学案
2012年苏教版九年级(上)试卷合集(含单元、期中、期末、综合)
苏教版九年级(上)表格式教案合集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练习的类型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翻译合集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实践》导学案
作文课《感悟真爱,抒写亲情》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简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简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读本名句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译文合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专题:九年级古诗文赏析》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练习试卷合集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学文化常识
初三学生作文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各单元练习及期中期末试卷(全)
小说文体知识点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知识树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内容
《写出人物的个性---肖像描写》ppt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词语手册及单元练习合集
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合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