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捕蝶者》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3-22


会员:hsx138 友情提供

( 此文系陈继英先生在第一届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语文教学圆桌会议报告会暨散文教学研讨会的课堂教学实录,发表在全国核中文心期刊《语文月刊》2010年第2期。   
             

                《捕蝶者》教学实录  

              执教人:深圳市教苑中学特级教师  陈继英

               执教地点:深圳市松岗中学大礼堂

               执教班级:深圳市松岗中学高二·9班

               听课人员: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语文教师800多人

  师:我首先给同学们鞠一个躬,因为同学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人。前面大屏幕是我们松岗中学高二·9班的同学提出的11个问题,今天我们围绕这11个问题展开讨论。我首先对同学们积极研讨和善于提出问题的精神表示感谢。(掌声)第二,我给来自台湾、香港的专家们鞠一个躬,你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三地语文人研讨教学的机会。(掌声)第三,我向来自大陆的专家、老师们鞠一个躬。(掌声)这个鞠躬意味深长,希望老师们批判的时候更有力度。(掌声)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11个问题,大家看一下,如果把这11个问题做一下归纳的话,大家看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家看看投影来回答。

(投影显示:

1.作者对捕蝶者的态度是怎样的?是否含有一点谴责?

2.20段最后为什么会说“也像是由内到外渗透着绝世的悲伤”?

3.文末为什么说捕蝶者是胜者,只是因为他捕获了一只绝世的蝴蝶吗?

4.你是不自由的,所以,你半世不得安睡。而你没想到,上天赐予你的,会远远超过你的梦想。如何理解?

5.悲伤是美丽的,还有谁比你更懂得悲伤之美呢?更何况是绝世的悲伤?这山林里寂静的时刻,那孑然的悲伤,有谁与你分享?如何理解?

6.既然说捕蝶者是自然主义者,为什么要捕蝶?是否在讽刺?

7.作者想表达的人生态度是什么?文中的永恒是针对什么而言的?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捕蝶者的所谓的生命意义?

8.什么是真正的美?

9. 文中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有哪些好处?

10. 倒数第三段,为什么连写两个生与死的问题?为什么此处引出一个诗人来与捕蝶者谈生死?

11.文中几次提到“你是有准备的人”要表达什么意思?

  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约两分钟后。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下?

  生1: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作者对捕蝶者的态度问题,也就是第1个问题。然后就是关于涉及到的一些语句、小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就是这两个方面。

  师:好,一是作者的态度问题,然后就是一些具体的小段落,也就是细节问题。我们应该鼓励一下。(掌声)再往下看屏幕,第6个问题,(作者对捕蝶者)是否在讽刺?第7个问题,作者想表达的人生态度是什么?跟前面的第一个问题是一样的。第8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美,依然还是涉及到人生态度,是谈美与人的生命的价值问题。第9个问题,文中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有哪些好处?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所以,整合同学们的意见,这节课,一是要探讨作者对捕蝶者的态度问题;二是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散文的问题,也就是通过研习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老师们手中可能有一个教案设计,这个教案设计已经做了变动,变动也是依据同学们提出的这11个问题。第三点,是探讨生命与美的价值,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要把它辨析完,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我们着重研讨前面的两个。现在我想让大家说一下,我们平时读散文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阅读?我随机找一位同学。说说你自己用什么方法阅读散文。

 生2:我觉得我是边读边去想一些问题,通过读文章内容去弄懂问题。

 师:她就是一边去读去想,然后再把它弄懂,这是一种方法。你先坐下,很好。我想,有没有一种比较实用的而且又比较高效的方法呢?

 生3:对我来说,读散文应该是先通读一遍,然后再找出来其中不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看它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有什么样的寓意或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哲理,还有根据它语言的特点,是有奋进之意,还是一种赞美、热爱之情,然后整体综合,写出它的中心思想,就可以知道这篇散文的意图了。

 师:好,说的非常好!整体阅读一下,然后再感受具体的问题,所以说读散文整体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要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我认为整体的感受从哪个角度来研究、感受很重要,比如说,以题目为例。这一课的题目是《捕蝶者》,捕蝶者,他做了那些事,是从题目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个角度,这一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性的哲理散文,它写了几个人,它又写了哪些事,然后呢,再分析为什么写这些人和这些事,这是不是一个角度?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按照散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一般的原理和方法阅读。大家都知道,按照“形”的角度,它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如果我要让大家来说一下,从题目的角度研究,这篇文章除了写捕蝶者,还有没有其他的人呢?

 生4:还有一个远方的诗人。

 师:还有一个?

 生4:还有一个上帝。

 师:对,还有一个上帝。上帝常常怎样?没露脸。还有一个?

 生5:还有一个蝴蝶。

 师:还有一个蝴蝶,真聪明。蝴蝶是不是一个人?

(讨论)

 生(合):它是一个生命。

 师:对,蝴蝶是一个生命。这是同学们自己研读的结果。不错。那么,我们先从“形”的角度来看看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议论,然后一学生站起来回答。

生6:文章从“形”的角度,写捕蝶者热爱蝴蝶、准备捕蝶、捕捉蝴蝶的情形、毒杀幼蝶、制作标本以及与诗人的辩论。

师:如果要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话,我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你最初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他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感觉,我认为读文章感觉非常重要。哪位同学主动说一下?

 生7:我觉得首先是作者对蝴蝶的热爱之情,热爱自然。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捕蝶者的一种谴责吧。

 师:很好。这位同学说了作者热爱蝴蝶,谴责捕蝶者,这究竟对不对啊?以什么为依据呢?以文本内容为依据。这就首先看“形散”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形”。

如前面同学们所说,这篇散文描写了捕蝶者热爱蝴蝶、准备、捕捉、毒杀、制标本以及与诗人的辩论。大家再看看文中的描写的内容。

(投影显示:

1. “你” 对蝴蝶是那样热爱,不惜跋涉山水,去那幽寂之处;

2. “你”是那样富有理想,“那些庸常的菜粉蝶不会惊动你的捕蝶网,它们因庸常而幸福着,安适着,你的志向,绝不在篱笆菜畦之间,你要的是蝶中珍奇。”

3. “你”的专业知识的是那样熟谙,蝶的习性,蝶的种类,都一清二楚;

4. “你”的专业精神是那样细心,制造捕蝶工具一丝不苟;

5. “你”的专业技能是那样熟练……)

下面我们就从文本内容的角度来看看,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并且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段,体味作者的写作态度。还要注意研究文本的细节。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作者写的这些“形”当中,哪些地方是她的意图?应对一下刚才我们说的对不对。

  (投影显示:探寻作者写这些“形”(内容)的目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文章写捕蝶者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写捕蝶者如何施网捕蝶、毒杀蝴蝶、制作标本非常细致,说说这样写的意图。)

  师:这个题可能大了一点。我设计得可能不大恰当。下面请位同学试着来说说他的意图。大家先讨论一下。

接着学生思考、议论,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研讨,很热烈。

  师:那一组先发表一下看法?

  生8:我们几个人研读的感觉是,读第一遍的时候觉得这些细节是作者在赞扬捕蝶者技术的娴熟。但是有同学说有谴责的意味在里头。我们经过再次深层次研读,也觉得确实有一种谴责的意味,谴责那些与捕蝶者一类的人那样为了追求功名可以不顾一切的人。

 师:说得好。究竟是不是?赞扬还是谴责?要以文本为依据,我看还要具体研究。还要有具体研究文本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找出并研习议论性抒情性重点语段,来体味作者的写作情感态度。什么是议论性重点抒情语段,我们先把这些语段快速找一下,找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思考、议论,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研讨。)

 师:这部分同学找到第14、15段。这边也找到第14、15段,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其它段落。推荐一位同学来读读,来,这位,马瑞同学。

 生9:有感情地朗读:“你倒宁愿谈谈。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唯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还是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师:读得好不好?读得非常好,非常有深情。大家要注意这里面: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惜标本,名扬世界还是在默默损耗掉美丽,终老山林?能不能在这样的抒情性句子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有同学摇头。看看摇头是什么意思?大胆说,不要紧。

 生10:我觉得读完这一句,自己还是没有从这些句子当中搞清楚作者的意思,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矛盾的态度。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没有搞清楚。

 师:好。大家再感觉一下。再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11:我觉得是有个对比。一个是珍惜标本,一个是美丽地终老山林。为了一个标本而损耗掉一个美丽生命终老山林,我觉得这样不值。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谴责的态度。

 师:嗯。很好。为了一个标本而损耗生命,这样不值。所以对捕蝶者是一种什么态度?

(生10回答)是反对,是谴责。

师:你先坐下。还有几个段落,我提示一下。再找几位同学来读读。

(学生思考、议论,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研讨。)

生12朗读第22段: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地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地用虫针固定好。这样,蝶翅在干燥的过程中,始终是平整的,不会发生丝毫卷折的遗憾,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中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师:读得好。再找一位同学来读读。我们班人才济济。来,这一位。

 生13朗读第22段: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地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地用虫针固定好。这样,蝶翅在干燥的过程中,始终是平整的,不会发生丝毫卷折的遗憾,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中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师:读得太好了。鼓掌。(掌声)大家看看,在这段话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哪个句子能代表作者的观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这属于谁?“你”是谁呀?是捕蝶者?“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你”是谁?属于捕蝶者,还是蝴蝶呀?

 生(合):属于捕蝶者。

 师:“你”是捕蝶者。这个大家意见基本一致。是捕蝶者。世界是属于捕蝶者的,你说这个在情感态度上,明确不明确呀?还有啊,同学们再看看第21段。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合):“悲伤是美丽的,还有谁比你更懂得悲伤之美呢?更何况是绝世的悲伤?这山林里寂静的时刻,那孑然的悲伤,有谁与你分享?”

  师:这个悲伤是谁的悲伤?是蝴蝶的悲伤还是捕蝶者的悲伤?

  生(合):是蝴蝶的悲伤。

  师:既然是蝴蝶的悲伤,那么蝴蝶为什么悲伤?因为一个美丽的生命消失了。(师深情地朗读) “悲伤是美丽的,还有谁比你更懂得悲伤之美呢?更何况是绝世的悲伤?”这个悲伤是绝世的悲伤,“这山林里寂静的时刻,那孑然的悲伤,有谁与你分享?” 有没有感情?对蝴蝶是什么态度?是同情,是怜悯?对捕蝶者是批判的态度。所以,我们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本,通过这些抒情性语段去研究作者的感情态度?

  再一个方法就是研究文本细节,通过研究细节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大家阅读思考,找找细节。

 师:细节很多,要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

(学生思考、议论,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研讨。)

 师:有的同学找到了第8、9、10、19、20段,这么多的细节,我们看看其中有代表性的细节。大家集中看第19、20段。再一起读一下,看看19、20在细节上写了什么?写这些细节有什么意图?“你取出细小的钢针”起……

 生(合朗读):“你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你们专用的叫做昆虫针的,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只有上帝,而根据经验,上帝总是不在场的。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丽,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生平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师:好。大家看看,第19段写了一个细节,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细节。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3:制作标本。

 师:制作标本,怎么制作的?有一根针,往哪儿插?

 生14:心脏。

 师:往心脏插。“如果有,一根针刚好从它的心脏穿过。”这一句话,大家想,这句话,对于蝴蝶,怎样?而对于刺杀蝴蝶的捕蝶者,是怎样的?看看,通过这个研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作者的态度是不是更明确了?整体感知,研读重点议论性抒情段落,再看一些具体的细节。上面这些都是看文内的语句内容,联系上下文语境思考判断作者情感态度的。这个思考我想应该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以文为本”,或者叫“以文解文”(板书)。但是,有的时候要研究探讨一下,是不是完全都是从文本出发呀?有时我们要借鉴、探究,还需要一些文外的信息。这个文外的信息,就是要了解作者写的其他的人物和其它相关的信息。我记得给大家布置预习的时候发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写道:筱敏这个作家,她往往是同情什么样的人物呢?

 生15:弱小的人物。

 师:哎,读了,是弱小的人物,这就是文外的信息。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的话,这种研读方法,就是“知人论世”(板书)。但是,作为中学生,最主要的还是用第一条:以文解文。因为我们平时很少接触到文外的信息。但是我们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广泛地阅读、广泛地参考。这样,我们再来看文中作者的态度。同学们已经提到了,对胡蝶是同情的态度,对捕蝶者是谴责的态度。但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就是一个同情,一个谴责吗?哪几段能表明这个问题? 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探究。

(学生思考、议论,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研讨。)

 师: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我们有所忽视了。作者在引述一个远方的诗人时,好像两次重复了一个句子。第一次是在13自然段,我们读一下。“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预备,起……”

 生合: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师:你说这个诗人要谈什么问题,他不谈什么问题?为什么他不谈美的价值?为什么只谈生与死?同学们说一下。这位,请。

 生16:生与死的问题比美的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拥有了生命,才有可能谈及美。

 师:说得好。大家鼓励一下。(掌声)当生命不存在的时候,美又有什么价值?还有最后的段落,倒数第3自然段,“又来了远方的诗人”。我们来读一下。

生合:“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还是生与死的问题,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你们对峙良久。然后,各自俯身为自己掬一捧山涧溪水。你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那是诗的精灵还是蝶的精灵。然而有一个信念在你是明确的:你是胜者。”

师:这里又一次提到诗人,是疏忽的重复,还是刻意的重复呢?所以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在谈生命的价值。这和我们所探讨的主题是一致的。作者通过对捕蝶者捕杀蝴蝶尤其是惊世之蝶的过程,表达了对绝世之蝶失去生命的悼念,也表达了对捕蝶者为了追求美、荣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的激愤之情,提出了美的价值与生命价值孰轻孰重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细节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被捕的蝶是个老蝴蝶吗?是个什么样的蝶?

 生合:是一个新蝶。

 师:是一个新蝶。一个刚刚出生的蝴蝶就被扼杀在捕蝶者的手中。那么,作者对捕蝶者的态度是不是很明朗了?刚才那位同学感觉到是谴责的态度,这种感觉很正确。所以,我们学语文就要培养这种感觉。但是,有一个问题来了:你赞同作者关于生命与美的观点吗?试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这个问题比较大。原来我设计的不是这个题,后来我发现了同学们提出了这一问题,我把它改用这个问题。同学们再思考讨论一下,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最好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观点。

   (学生思考、议论,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研讨。)

 师:有一位同学要发言了,他说赞同作者的观点。你阐述一下你的理由。

 生18:我是赞同作者的观点的。因为生命本身就是美的。在一个美的蝴蝶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把它扼杀了,这本身就是对美的一种摧残。美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的。没有生命的美,是不存在的,美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赞同作者的观点。

 师:嗯,他是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还有谁来说说。

 生19:我的观点和刚才同学的观点差不多。我觉得任何一个东西,有生命才能创造美,当他失去生命的时候,我们人为的剥夺他的生命的时候,这样的美是一种暴掠的美。我觉得是这样的。

 师:好,还有没有说的。我想肯定还有不同的观点,我想听听不赞同作者的学生的观点。好,这位。今天是研究课,要大胆发言。

 生20:我首先承认先有生命再有美。但是,有时候生命不存在的时候,美也可以存在,不如说,更好的标本也是很美丽的。只是,这个美比较单调。

 师:嗯,生命不存在的时候美也可以存在。这是可以的。还有没有说的。我觉得我们的认识是不是可以再提升一点。不但蝴蝶可以做标本。还有什么?

 生21:人也可以做标本。

 师:人也可以做标本?为什么 ?

 生22:我突然想起了埃及的木乃伊。

 师:埃及的木乃伊。那是活人死了之后。人死之前能不能做标本呀?不能。记得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用活人做试验,731,拿人做细菌试验,行吗?

 生合:那肯定不行。

 师:对,拿活人做标本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有没有为了科学研究拿小白鼠、蝴蝶小动物来做标本的?有没有?

 生合:有。

 师:科学研究就是用小动物进行研究。那你说作者的观点有没有值得赞同的地方?有。它是文学。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科学与文学的区别。科学研究追求的是“真”。文学和科学不一样。一个追求美,一个追求真,不一样。

师:再有,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捕蝶者一定就是一个捕蝶的专家,仅仅是个捕蝶的专家吗?他是什么的象征?

生23:是“强者的象征”。

师:对,是“强者的象征”。蝴蝶是什么的象征?“弱者的象征”。那么,作为文学,强者捕食弱者,弱者被强者捕食,文学同情弱者,谴责弱肉强食,行不行呀?那是可以的,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下去,可以进一步研究。

 师:我们今天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的,如果再进一步研究的话。还要做这么几个题。(布置作业)第一个:以“也谈生命与美的价值”为题,写一段文字,阐述你的观点,字数不限。另一个:运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散文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筱敏的散文,并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筱敏是本省内广州市的一个作家,看看她的作品,对她和作品进行研究,好不好?

生合:好。

师:谢谢大家,非常感谢大家。谢谢,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再见,谢谢。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太空一日》课堂教学实录
《太空一日》课堂实录
《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
《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实录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堂实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堂实录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堂实录
《蜀相》课堂教学实录4
《背影》课堂实录3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节选)
《苏武传》课堂实录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
《美丽的颜色》课堂实录(获奖课例)
《五石之瓠》课堂实录
《一着惊海天》教学实录
《渡荆门送别》课堂实录
《杞人忧天》课堂实录
《穿井得一人》课堂实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实录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5
《“飞天”凌空》教学实录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实录片段
《逢入京使》教学实录
《灯笼》教学实录片段
《灯笼》课堂教学实录
《过秦论》教学实录4
《回延安》课堂实录
《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3
《捕蝶者》导学案
《捕蝶者》ppt课件3
《捕蝶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捕蝶者》教学设计2
筱敏《捕蝶者》原文阅读
粤教版选修《捕蝶者》ppt课件2
《捕蝶者》ppt课件1
《捕蝶者》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