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梦蝶》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2-03 |
一课文导入:
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但基本上又是以议论为主的随笔类散文。文章以赴福建东山岛——又称“蝴蝶岛”——参加笔会为因由,写该岛虽名为“蝴蝶岛”却名不副实,进而揣测其没有蝴蝶翩飞的原因,从而引发了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社会道德、民间风习等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表达了深挚恳切的人文情怀。
需要说明的是,东山岛从空中俯看状似蝴蝶,才被称为“蝴蝶岛”,并非盛产蝴蝶;文题“梦蝶”,也非“夜梦”,应是因蝴蝶而引发联想揣测议论之意。
二朗读全文,并梳理文章思路。
思考: 第1段,写东山岛乃因地貌而得名蝴蝶岛,其实无蝶。
第2段,东山岛无蝶的两种可能原因:战争和环境污染。
第3、4段,自己来这里,是冲着“蝴蝶”而来的。
第一层(第1—4段):说明自己来蝴蝶岛的原因,主要说明蝴蝶岛的名不副实,揣测蝴蝶岛无蝶的两种可能因素。
第二层(第5—8段):说明自己爱蝶以及之所以爱蝶。
第5段,自己爱蝶,不是如庄周般的浪漫飘逸,也不是由于有某些多情文人的艳想。
第6段,自己爱蝶乃是爱有蝶之境的情趣。
第7、8段,赞美蝴蝶“不作室中物”的热爱自由的品格,以及她报春、执著于真和美的追求及娇而不媚的天性。直言自己“爱真蝶。”
小结: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蝴蝶岛”名实不副,其实无蝶。揣测无蝶的原因:战争或环境污染。说明自己为什么喜爱蝴蝶:非爱蝶也,乃寓爱于有蝶之境也。进而赞美蝴蝶热爱自由,追求真和美的可贵品格。
思考:1,作者喜欢蝴蝶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做室中物---热爱自由;愤然离去----求真求美。
阅读9-16段,思考:作者在东山岛见到了蝴蝶?作者有没有失望?为什么?
明确:其实,因为旱情东山岛没有蝴蝶。但是作者没有失望,因为他看到了纯真纯美的自然环境。强调:求真求美的蝴蝶与纯真纯美的环境相得益彰。
阅读17-21段,思考:1,祭海仪式,东西方对神不同的崇拜说明什么?
明确:强调人们纯真纯美的精神世界不能随意的破坏。
2,如何理解作者对于东山岛开发的忧虑?
明确:担心东山岛被现代文明所污染。强调:自然环境对于精神世界的影响。
阅读(第22--23段),强调:这几段照应开头,表明希望蝴蝶岛上将来能够出现绿野红花与蝴蝶,让这里永远保持清洁宁静的“处女岛”本色的心愿。
三,深入思考:
1,“蝶”象征什么?
明确:人类对自由和纯真世界的追求。象征爱情,自由等美好的东西。
2,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以蝶闻名?为什么会有这样花繁蝶舞的胜景?
明确:宝岛台湾,云南大理蝴蝶泉等地方。因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纯真纯美,更重要的是没有人为的破坏。
3,东山岛将来会不会有蝴蝶?
明确:东山岛有没有蝴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头脑中有没有环保的意识。
四,写作特点
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到东山岛寻蝶,没想到这里其实无蝶,在揣测其中可能的原因后,表达了对于蝴蝶的喜爱,特别是蝴蝶身上体现出来的追求自由、不受束缚和求真求美的品格,也嘲讽了“现代”时尚的假和丑。这一部分把全文的主旨概括了出来,是明确突出的。第二部分是课文的主要篇幅,写自己游岛寻蝶及由此引出的忧思与感慨,具体表现对纯真美好的自然世界的珍惜,担心被“现代”的物质与精神两重“文明”所污染。第三部分表达企盼与希望自己的美好祈愿能实现,照应了开篇确立的主旨。
全文以“梦蝶”为中心,写慕蝶——爱蝶——寻蝶——忧蝶——望蝶,线索清晰,构思完整,结构谨严。
课文中的“蝶”在这里最起码有两重意蕴,一是现实生活中真的蝴蝶,作者希望东山岛成为蝶舞花红树绿的地方;二是它所象征的人类追求自由、纯真、美好的道德精神品格,与洁净和谐不被污染的自然环境。蝴蝶的象征意蕴在文中的运用是成功的,是课文的又一突出特点,应予充分认识。
五,作业: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