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2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9-29


第一篇: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是初三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三国演义》一篇节选课文,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人物应该有比较深的了解和探究。

在这篇课文的讲授中,在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于杨修这个人仅仅知道但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能经叔本人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采取了给学生讲授《三国演义》的方法,把三国演义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梳理一下,使学生对于本部作品有所了解。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这篇课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曹操,曹操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曹操,以致使他们能够对于双方的矛盾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⑴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对文中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就是让学生的内心阅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强调了在阅读的时候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⑵ 本文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对此有很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让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本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颇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 

    ⑶ 语文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宜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发现了很多不足,那么给他们提提忠告也就不难了。在这一环节学生答案异彩纷呈。这是学生情感价值上的一大收获。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这在课堂上不得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2、是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要在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 “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4、学生讨论时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上常遇到的问题,却一直没想出很好的办法解决。 

第二篇: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龙莲明

    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只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处理了课后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中知识能力的反思
    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我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我有以下几个知识点:①讲解插叙的写作顺序及作用;②学习如何概括事件主要内容;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堂讲解,与学生互动,利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住了插叙的作用是对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必要补充,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掌握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展现了人物性格,我认为这是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最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首先找同学大声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为其正音,找错误,这一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每读一段找同学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个训练,我先告诉学生概括事件内容的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例如第4自然段,就可概括为\'杨修改建园门\',同学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很容易概括出了其它段落的内容,效果良好.
    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担忧,在朗读课文中,有多位同学在朗读中读错字,没有感情和出现反复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点予以加强.
    三,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
    我觉得,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好,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张扬学生的个性,追求学生对问题独特化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历来都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我在课堂上安排让学生自由发言,来评价曹操,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我想一定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辅导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安排,以后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杨修之死》pptx课件(14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16页)2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8
《杨修之死》ppt课件(28页)含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17
《杨修之死》pptx课件(18页)
作文:从杨修之死想到的
作文: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
《杨修之死》ppt课件(86页)
《杨修之死》公开课ppt课件(21页)2
也谈《杨修之死》中的曹操
《杨修之死》导学案3
《杨修之死》教案16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2
《杨修之死》教案15
《杨修之死》flv电视片段素材
《杨修之死》flv视频动画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15
《杨修之死》ppt课件(21页)
《杨修之死》教材分析与导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ppt课件(27页)
《杨修之死》教案14
《杨修之死》ppt课件(17页)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3
《杨修之死》ppt课件(13页)
《杨修之死》说课稿2
《杨修之死》ppt课件(8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58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81页)
《三国人物——杨修》简介
《杨修之死》ppt课件(19页)2
《杨修之死》ppt课件(20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9页)
《杨修之死》mp3音频朗诵(女声)
《杨修之死》公开课ppt课件(23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14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68页)
《杨修之死》字词归类复习
《杨修之死》ppt课件27
《杨修之死》ppt课件(19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16页)
《杨修之死》ppt课件24
《杨修之死》ppt课件23
《杨修之死》ppt课件(17页)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