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1
作者:xiangqingshi2009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9-29


主要是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仁”的学说,对仁的阐释。
作者EMAIL:sqx25497073@126.com

公开课教案
09、9、23 星期三、高二(5)开课人:石清香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内容:(共五则)第一课时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
2、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并且引导学生要摒弃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古代的“三纲五常”引出“仁”的话题。
二、解读选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躬自:自身,自己。
(6)樊迟未达  达:明白,理解。
(7)问知  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 …
文言句式:
(1)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翻译: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庄重。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文今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古文今译]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古文今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3、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三、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1)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阐释同一事物。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2)文辞简约而意蕴丰富。
选文第1则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句中的“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
四、联系实际,深化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举例: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为四川赈灾捐款的目的等等。
五、课堂小结
用于丹《论语》心得中话作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今天所学的选段,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在《论语》书中找到关于“仁”的思想的语句,翻译,全面理解“仁”的学说。

板书:               
                      克己复礼
            对己      谨慎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爱人
            对人
                      知人
 
课堂表现:



课后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反思(2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23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练习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课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实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