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今生今世的证据》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8-15


追踪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炉灶(zào)  拆毁(huǐ)   烟垢(gòu)

    B.骨骸(hé)  瘸腿(qué)   渗浸(jìn)

    C.即使(jì)  抹泥巴(mǒ)  打夯(hāng)

    D.清脆(cèi)  门框(kuāng)  嘹亮(liáo)

  解析:B项中的骨骸(hé)应为(hái);C项中的即使(jì)应为(jí);D项中的清脆(cèi)应为(cuì),门框(kuāng)应为(kuàng)。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解析:B项中的\'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的项目。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B.谁再也不吊胃口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

    C.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D.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

  解析:B.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A.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C.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D.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作为爱国诗人,闻一多的确是独特的,正是如此,朱自清对他的评价才显得如此具有洞察力。

    B.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C.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即变化着。

    D.太苦的笋难以入口,微苦则亦别有风味。如食苦瓜、苦菜、苦酒,并不嫌其味苦。

  解析:A项第二个逗号应为句号。B项省略号不能和\'等等\'连用,删去一个。D项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答案:C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5.说一说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2)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解析:动词的运用最需要费一番脑筋的,作家往往力避俗语,力求使用最新鲜的动词,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回答问题时,要指出这样的动词写出了什么。

  答案:(1)\'捣\'字形象地写出了那个瘸腿男人追我时的跑步姿势。(2)\'渗浸\'一词写出月光浓如乳而且照的时间恒久。

  6.作者写了哪些乡村事物,根据这些描写说一说乡村的生活有哪些特征,

  解析:首先要逐一分层梳理作者所写的乡村事物,不要漏掉一个。村庄里虽有瘸腿的男人在追我,虽然风挺大,但作者并不是在表现其野蛮。而恰恰展现了村庄朴素的一面。阅读时要认真琢磨。

  答案:作者写了村庄的风、鸟、瘸腿男人、大榆树和月等一些事物,写出了村庄的素朴、纯净、天然、安详。

  7.文中的问句是反问句吗?它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反问必须是无疑而问,而且参考答案就是问句中,设问句是自问自答。这里的问句是一种特殊疑问句,既不是反问也不是设问。

  答案:不是反问句,表现出作者在回忆往昔生活时一种难以肯定的心理状态,正说明过去的一切和现在有多么大的变化,这正说明需要有东西来证明。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不需要了,惟要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庭在隋未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到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地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愁、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裹的大地为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了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使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8.作者在第一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

  解析:要善于从各段中找到关键句子,这一题是考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把握的。

  答案:李白是游侠诗人,把生命看作是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性。

  9.第三段\'历史在此与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四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

  解析:代词的指代内容要从上下文中找。

  答案:前者--天才李白的横空出世;后者--包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相遇。

  10.第八段中的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

  解析:关键词--双脚、诗笔、生动。

  答案:李白漫游大唐各地,发现并用诗歌播撒了各地的风情与美丽。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说李白是\'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他醉酒落水而抱月长眠的生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包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七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章可以看出,李白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夙愿。

  解析:B项,说得绝对了,李白有一些诗作并不是剽悍的。C项,有胡乱联系之嫌。

  答案:BC

追踪训练___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炉灶(zào)  拆毁(huǐ)   烟垢(gòu)

    B.骨骸(hé)  瘸腿(qué)   渗浸(jìn)

    C.即使(jì)  抹泥巴(mǒ)  打夯(hāng)

    D.清脆(cèi)  门框(kuāng)  嘹亮(liáo)

  解析:B项中的骨骸(hé)应为(hái);C项中的即使(jì)应为(jí);D项中的清脆(cèi)应为(cuì),门框(kuāng)应为(kuàng)。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解析:B项中的\'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的项目。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B.谁再也不吊胃口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

    C.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D.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

  解析:B.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A.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C.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D.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作为爱国诗人,闻一多的确是独特的,正是如此,朱自清对他的评价才显得如此具有洞察力。

    B.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C.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即变化着。

    D.太苦的笋难以入口,微苦则亦别有风味。如食苦瓜、苦菜、苦酒,并不嫌其味苦。

  解析:A项第二个逗号应为句号。B项省略号不能和\'等等\'连用,删去一个。D项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答案: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练习及答案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15
《今生今世的证据》ppt课件6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实录
《今生今世的证据》导学案
《今生今世的证据》学案
《今生今世的证据》课堂实录
“精神家园”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
《今生今世的证据》同步练习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原文阅读
《今生今世的证据》ppt课件5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mp3音频朗读
苏教版《今生今世的证据》ppt课件4
《今生今世的证据》ppt课件3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4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3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2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1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0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9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8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7
《今生今世的证据》说课稿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5
《今生今世的证据》ppt课件2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4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3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2
《今生今世的证据》ppt课件1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实录片断及点评
《今生今世的证据》学案练习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