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夏衍的魅力》教案1
作者:吴殿喜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22


二二  夏衍的魅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昌南校  吴殿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体会夏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说明:
夏衍和王蒙都是中国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生活经历都是中国近现代一段历史的见证。而中国近现代曾经有过一段“假、丑、恶”盛行的岁月。初三的学生虽然已经能够对人、对事做理性地思考和认识,但是如果他们不了解夏衍和王蒙的生活经历, 不了解他们在那一段特殊的岁月中蒙受的灾难,不了解那一段特殊的历史,他们就不能充分了解夏衍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的弥足珍贵。不能充分领会王蒙在写夏衍的过程中所寄予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既要让学生着眼于本文,分析人物描写如何让做到叙议结合,更要注意补充相关资料,使的学生能把文章和夏衍这个人物放到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积累写作经验。
2. 难点:理解“夏衍的魅力”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难能和可贵。
说明:
本文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叙述简明凝练,议论精辟深刻。虽说课文“无非只是个例子”,但这是“范例”。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在这个“范例”中学生需要重点的点。本文行文思路非常明确,就是在夹叙夹议中展示夏衍的人格魅力。而夹叙夹议事初三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之一。人物的思想一定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才真实、可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美既有外在的形象美,也有内在的精神美,有的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被人淡忘,有些却能随着岁月的积累久而弥香。居里夫人的勤奋献身,袁隆平的淡泊执著都曾经让我们感叹这些成就非凡的人物身上人格精神的伟大魅力,感受他们源自心灵深处的美。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国现在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一篇散文《夏衍的魅力》,在学习中再一次欣赏人物源自内心深处的美。
2、准备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1、在交流中疏通字词。
2、请学生介绍夏衍和王蒙。
3、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谈谈对人格美的理解。
 
1、这篇课文中既有如“言简意赅、独具慧眼、溢美”这样含义深刻的词语,也有如“不打磕巴儿、刀枪不入”这样的俚俗口语,需要理解它们在本文中的含义。
2、对背景了解充分,才能深刻理解“夏衍的魅力”。
 
 
初读文本
圈画摘录
默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画出文中直接点明夏衍魅力的的语句,并进行批注,准备交流。
明确:
1.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
2.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3.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
4.对各种问题他常有独具慧眼的卓识。
5.是非了如指掌,经验与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历尽沧桑,个人再无所求,无欲则刚,刀枪不入,超脱俗凡,关注人生,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绣腿,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一语中的,入木八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锋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则有趣味而又适可而止。
6.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7.他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的。
 
 
 
文章中的这些议论直接对夏衍的魅力做了集中概括。学生阅读过程中也能一眼就找出来,故无须兜圈子。寻找交流的过程是熟悉文本的过程,也是初步领会夏衍魅力的过程。
再读文本
分类归纳
请同学再读文本,思考回答:文章围绕夏衍写了那几件事?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明确:
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很瘦削。
3.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4.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5.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6.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7.他扶着拐杖赏花。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
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这几件事情中分别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等。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能达到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文本的作用,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深入分析
对于本文突出人物个性品质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
1、在介绍具体事例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到“赏花”和“安排后事”。?
2、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
 
同学交流讨论。写“赏花”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使之可亲。写“安排后事”是为了更完整地反映一个人,使之善终。
明确:叙使之具体可信;议使之深刻精辟。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窥探人物描写的门径,积累写作的方法。
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积累
2、阅读推荐的夏衍、王蒙的文学作品。
夏衍:报告文学《包身工》,电影剧本《狂流》。
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散文、随笔《我心目中的丁玲》《四月的泥泞》等
 
 
完成作业。
课文是精挑细选的例子。通过对这个例子的分析和咀嚼,学生可以积累语文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一册书又能选几篇文章?因此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这个“引子”,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文学作品。
思路点拨
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把学生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与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比较,探索人物描写累文章的写法。
附文:
父子情
舒乙
 “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什么也不要,只问有小孩没有。于是,父亲把我抱出去。看见了我,老道说到十四号那天往小胖子左手碗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避难。我被老道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由此便产生了我的第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遗憾终身的是,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我记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铁门。
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不过,说起来有点泄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
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他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这是继矿石标本之后他送给我的第二份礼物,以后,一直挂在我的床前。可惜,后来红卫兵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乱踩,等他们走后,我从地上将它们拣起藏好,保存至今,虽然残破不堪,却是我的最珍贵的宝贝。
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过说,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爱的价值。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一、比较《夏衍的魅力》和《父子情》在选材有何不同。
二、比较《夏衍的魅力》和《父子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明确:
选材:《夏衍的魅力》选材主要侧重于夏衍对待工作的态的,对待荣誉名利的态度,从而表现夏衍的智慧、透彻、幽默、有远见卓识、谦逊、执著等人格魅力。《父子情》的选材则侧重老舍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从而表现老舍在教育孩子方面科学而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表达方式:《夏衍的魅力》夹叙夹议,《父子情》主要以记叙为主。
练习举隅
1.本文语言颇见特色,请从文中摘抄自己最欣赏的一段,分析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阅读舒乙《父子情》,要求仿照本文,于叙事间隙补足议论部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夏衍的魅力》预习学案(附相关图片)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14页)
《夏衍的魅力》教案5
《夏衍的魅力》导学案
《夏衍的魅力》练习题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3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2
《夏衍的魅力》教学设计4
《夏衍的魅力》教案3
《夏衍的魅力》教案2
《夏衍的魅力》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