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1、 检查“寻根”调查
2、 父母回老家时,我们最想让父母带什么
3、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PPT)
4、 “这里”的含义?出示课题 |
交流、参与 |
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
|
初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
1、作者简介。
2、检查字词。
3、学生散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圈划文中描写故乡和这里的藕与莼菜的句子。
|
1.分组朗读或全班集体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小组或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加以品味、欣赏。 |
品味文本,感受情感,陶冶情操。 |
|
激疑探究,讨论交流 |
1、小组讨论概括:
故乡和这里藕与莼菜的特征。
2.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
|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体现对故乡的热爱,请学生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故乡的“藕”:
①洁白②甘美③鲜嫩
“这里” 的“藕” :
①瘦②涩③少
故乡的莼菜:
①天天吃②令人心醉
③满舱盛满莼菜
这里的“莼菜”:
①难得吃上②用瓶子装 |
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初步领悟作者对故乡的感情。 |
|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特点 |
1、朗读描写藕农的有关句子,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语言特
征 2)教师总结:朴实平易,淡雅自然
|
1.讨论语言特点
2、学生朗读
|
在诵读中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情感以及语言的特色 |
|
总结全文 |
1.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再次PPT)
“这里”仅仅是指藕与莼菜吗?引领学生概括全文的主旨。 |
1.作者难道只是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吗?(因为故乡有亲密的人、知心的朋友,更有那份难舍难分的情结。
2、齐读6、7段
3、进一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
引导学生思考,领悟本文的中心。 |
|
拓展延伸 |
1、出示余光中的《乡愁》(配乐) |
学生诵读 |
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 |
|
作业 |
1、 比较两者的不同(从语言、写法、主题等角度)
2、 描写一段自己家乡的特产(字数300字) |
回家可以通过询问祖父祖母、父母,也可通过网上查阅。
|
学以致用,在训练语言表达的同时,期望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