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美猴王》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26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2、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4段,按情节脉络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石猴出世。
第二部分(2~3),发展,石猴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第三部分(4),高潮结局,石猴发现水帘洞,率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三、重难点导析
⑴《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小说主要是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伏妖魔,扫清障碍。它不仅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故事、宏伟的结构开拓了幻想小说的领域,而且以强烈的色彩塑造了人民所喜爱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他浑身是胆,敢于向天宫的最高统治者挑战,这间接地表达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和各种各样的妖魔作斗争。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作者吴承恩(1510—1581),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阴(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⑵《美猴王》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石猴出世和被尊为美猴王。选文中的美猴王形象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猴性,“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一定的人性,比如它细心地观察水帘洞,能认识字,认为“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当众猴进洞后,它竟能引用古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使众猴“拱服礼拜”它为“美猴王”。它机智、灵活、有心计、具有领导才能。它是一个神奇的人、猴结合体。
⑶本文刻画美猴王这一形象的主要方法是描写它的动作和语言。为了表现它的猴性,文章运用了许多这样的动词,如“行走跳跃”、“跳出”、“瞑目蹲身”、“纵”等。为了表现它的人性,文章主要描写了它的语言,通过它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它机智、勇敢、有心计、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个活泼可爱的美猴王形象,同时也为后文进一步刻画孙悟空形象打下了基础。
【类文品读】
大圣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刊,乎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哪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地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裰(  ) 襟(  ) 毂辘(  )(  ) 嚼(  )
2.将下面A组的字或词与B组相对应的意思连线。
A.不消 B.干什么
  不知止足 不用
  怎的 不知足
  甚的 什么
3.请简要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自的性格特点。
4.孙悟空尽心尽力保唐僧西天取径,而作为师傅的唐僧却有时刁难悟空,你如何评价唐僧的所作所为? 

5.概述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并说明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1、略 2、略 3、孙悟空:机灵、能干、关心师弟、有福同享。猪八戒:急躁鲁莽,贪吃。沙僧:憨厚、老实、总干重活、累活。 4、唐僧:念紧箍咒,为难孙悟空,多是本着出家人的慈悲心肠,不愿悟空杀害生灵,有时难免不辨真伪,上了妖怪的当,但唐僧有远大的志向,取经之心无比坚定,克服取经途中的种种困难,矢志不渝,最终取得真经。在他的身上,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5、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后发现受了愚弄,返回花果山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天王带兵来捉孙悟空,结果大败而归,玉帝只得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并命他到天宫管理蟠桃园,结果,悟空又偷吃了园中大桃,又昌充赤脚大仙,喝光宴会用的仙酒,还吃尽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玉帝对此十分恼火,又派李天王父子率10万天兵捉拿,又被悟空打败,二郎神及太上老君联手,才将其拿获,放入炼丹炉中火烧,经过49天烧炼,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打得天宫大乱,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社会意义:大闹天宫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揭露了天宫神权统治的腐朽,玉皇的昏庸无能,凶残暴戾,是人间封建统治阶级的投影,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美猴王》ppt课件(18页)
《美猴王》教学案例分析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ppt课件3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ppt课件2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学设计2
《美猴王》教案7
《美猴王》导学案4
《美猴王》导学案3
《美猴王》ppt课件(31页)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ppt课件1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学案
《美猴王》ppt课件(17页)
《美猴王》ppt课件(12页)
《美猴王》教案6
《美猴王》学案
《美猴王》导学案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课文阅读
《美猴王》ppt课件8
《美猴王》ppt课件(13页)
《美猴王》表格式教案
《美猴王》ppt课件(40页)
《美猴王》教案5
七年级《美猴王》说课稿
《美猴王》说课ppt课件
吴承恩《美猴王》课文阅读
《美猴王》ppt课件5
《空城计》《美猴王》同步训练
《空城计》《美猴王》教案及练习
走近古典名著——《空城计》《美猴王》同步练习
《美猴王》html课件1
《美猴王》教学设计3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1
《美猴王》ppt课件4
《美猴王》课堂实录
《美猴王》ppt课件3
《美猴王》ppt课件2
《美猴王》同步练习1
《美猴王》教案2
《美猴王》教学反思
语文版《美猴王》ppt课件1
《美猴王》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