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空城计》《美猴王》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9


《空城计》、《美猴王》

二.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2、理解孔明的“三笑”及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行成功的重要原因。

3、根据课文中美猴王的动作、语言,说出美猴王的特点。

4、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

 

《空城计》


一、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

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二、作家作品介绍: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三国演义》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它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风行世界,并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

    《空城计》选自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描述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西的故事。魏军先得街亭,占列柳城,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五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使蜀军转危为安。


三、掌握生字词:

1、生字:

dùn   nì  hài        jū   fǔ     guān     chǎng  yì 


遁   隐匿    骇 然  笑容可掬     抚掌     纶 巾     鹤  氅     懿 

jīng   fén    zhǔ    shèn    qì  chéng   zhū


旌 旗   焚 香    麈 尾   谨 慎     言 讫     丞  相    诸 军

2、多音字:

    模:mú(模样)(模子);mó(模型)(模糊)

    为:wèi(因为);wéi(作为)

  3、形近字 :

    纶:guān(纶巾)        拨:bō(拨弄)


    伦:lún(伦理)          拔:bá(拔河)

  4、补充注释:

    旁若无人: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四、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开端,兵临西城;    第二阶段(2)发展,临危施计; 

    第三阶段(3、4)高潮,司马中计;  第四阶段(5、6)结局,孔明释计。


 


五、赏析: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文中描写诸葛亮时写到他的几次笑,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 

  2、诸葛亮的这“三笑”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3、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说说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处乱不惊、临危不惧

  4、司马懿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要抓住小说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品味)

    提示:多疑、自负、老谋深算

  5、诸葛亮赢在哪里?司马懿输在哪里?

    提示:诸葛亮赢在他能做到知彼知己,司马懿自以为对诸葛亮很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够全面,而且他刚愎自用。

    司马懿输,是因为他狡诈、多疑、自负。


六、写作特色:

1、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段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二段大兵压境的环境描写与诸葛亮气定神闲的操琴,突出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气度。第四段司马氏父子的对比,第五段诸葛亮的与众不同。第六段孔明的高见,突出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

七、拓展延伸: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明确:孔明的妙计有“草船借箭”、“火烧新野”、“智算华容”、“一(二)(三)气周瑜”等;孔明的计策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等;孔明的特殊计有“火攻”“八卦”“舌战”“激将”等。


《美猴王》


一、作家作品介绍:

1、《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与《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为四大奇书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安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

 

二、生字词:

  1、生字:

    bèng     mí     míng      jié  juān        sāi    qiào 

       迸  裂   麋  鹿     瞑  目   石 碣    镌  刻  抓耳挠 腮   石 窍

     pì    hè    shuǎ    jìng  zào        pí


   开 辟   猿 鹤    玩 耍    小 径     灶      力倦神疲

  2、多音字: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当:dāng(当然);dàng(当铺)

宿:sù(住宿)、(宿舍);xiù(星宿);xiǔ(住一宿)

  3、补充注释:

    滔滔不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造:制作;设:安排。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1、(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2、(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入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1、(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2、(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四、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灵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5)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提示: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受众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

         (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与延伸: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 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2. 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3. 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 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5. 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6.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7. 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


8. 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

 

(二)白卷

小城最大的一家外资企业,最近准备招聘一名技术人员,许诺的条件是:月工资5000元,奖金除外,每年还可以到大洋彼岸风光一次。一时间报考者蜂拥而至。

七月流火。树上的叶儿蔫头耷脑。

高工坐在闷罐似的考场里,蒸腾的暑气加上燥热的心情,热汗淋漓,面对考题他并不怵,外文、专业技术类考题都答得十分圆满。惟有第二张考卷的两道怪题令他头疼:“你所在的企业或曾任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技术秘密是什么?”

这类题对于曾在企业搞过技术的应考者并难。可高工手中的笔却始终高悬着,捏来攥去,迟迟落不下去。多年的职业道德在约束着他:厂里的数百名职工还在惨淡经营,我怎能为了自己的饭碗而砸大家的饭碗呢?

他心中似翻江倒海,毅然挥笔在考卷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

高工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家里挪动着,进门后,妻子一再追问,他才道出了答题的全部苦衷。全家人默默无语。

正当高工连日奔波,另谋职业之际,石破天惊,外商独资企业发来了录用通知。高工技压群雄,白卷夺冠,众议纷纷,成为小城一大新闻。

1. 文中“七月流火。树上的叶儿蔫头耷脑”属于什么描写?你认为这一描写有何作用?


2. 高工在考卷上毅然写下了哪四个大字?请联系全文思考。


3. 高工在妻子的一再追问下,才道出了答题的苦衷,你知道高工的苦衷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作答。


4. 这篇小说除了成功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之外,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突出特点?


5. 高工最后技压群雄,白卷夺冠,靠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试题答案】

(一)

1. 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2. 由笑到疑到撤兵。 

3.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4.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5. 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6. 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7. 略 

8. 略 

(二)《白卷》

1.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 无可奉告 

3. 厂里的数百名职工还在惨淡经营,我怎能为了自己的饭碗而砸大家的饭碗呢? 

4. 情节曲折,结尾喜剧性的变化加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5. 多年的职业道德。做人要遵守职业道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或重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空城计》《美猴王》同步训练
走近古典名著——《空城计》《美猴王》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