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7-25


给布特勒的信 
基础积累 
1.辨字组词 
誉(  )    耗(  )    泰(  )    裁(  )     
誊(  )    耕(  )    秦(  )    载(  ) 
2.写出反义词。 
文明( ) 干净( ) 朴素( ) 赞誉( )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4.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5.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探究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材料一: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 ——摘自《人生宝鉴》 
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都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摘自《读者》蒋子龙《时间》 
  

阅读理解 
(一)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7.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8.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9.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10.怎样理解“凝固的历史”“我”为什么“怅然凝望 ”? 
  
11.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二)那条河流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⑾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⑿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⒀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⒁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⒂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2.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 为 理 所 当 然 
   →□□ →明 白 →□□→□□的过程。 
    
   13.第③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 
    
   14.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5.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 
    
   16.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拓展延伸 
17.在文中找出运用反语的词句,并说明其作用。

18.针对你周围的某些不良风气说几句反语。 

19.十九世纪,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华夏文明、炎黄子孙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百年浩劫。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那一次次无耻的侵略和那骇人听闻的瓜分、掠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个世纪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还有哪些?(1~2例即可) 
  
参考答案 
1.略 
2.野蛮 肮脏 华丽 贬低 
3.b改为“眼花缭乱”。 
4.法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巴特农神庙  金字塔 斗兽场  圣母院  圆明园  称呼  写信人姓名、日期 
5.摘录略。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6.不设统一答案。参考:普通人要想度过不普通的一生,提高时间的含金量,就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一生中各种生活内容:除了维持基本需求的时间,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功夫,要了然于胸。 
7.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8.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9.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10.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11.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愕然 珍惜 怀念(反思) (顺序不可颠倒) 
  13..①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②突出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心理;③表现了对当初不懂珍惜的懊悔之情。 
   14. ①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我们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被破坏);②我们心中的爱枯竭了;③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不再纯洁)。 
   15.指家乡的那条河;指心灵的河流;记忆中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象征;那条河流”哺育和滋润了我;我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全文的感情线索。 
   16.b(是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 
17.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这三个短语是褒义的,有在这里形容法、英洗劫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鞭挞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愤怒的感情。 
18.略 
19.①第一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法战争;④中日甲午战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27页)
《给布特勒的信》mp3音频朗读
《给布特勒的信》检测题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14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13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12
《给布特勒的信》说课稿
《给布特勒的信》练习题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36页)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8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7
《给巴特勒的信》讲学稿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给布特勒的信》学案练习及答案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原文阅读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6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5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4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5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4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3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11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10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9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8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7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6
《给布特勒的信》教学设计5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4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3)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2)
《给布特勒的信》同步练习(1)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2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3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2
《给布特勒的信》ppt课件1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