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阅读教学指导 >>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8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03031.胡方磊)                                       

03汉本(2)班  胡方磊


   在05年第12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上,作者周仁良发表了一篇题为〈课堂教学中问题先行的缺陷与整治探索〉的文章,他开篇提道:“从每年所听的180多节随堂课来看,带着问题读书占到85%以上。”教师上课形成了一种模式:提出2-3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接着提问,学生回答。文中他提出了“问题先行”的缺陷,我认为其中的“问题”应该明确指出,在语文课上,问题应该包括两大类:与文本联系紧密(就文本内容而提)的和起启发作用(围绕文本启发)的。而“问题先行”中的“问题”应指前者。

   此类问题由于单纯就文本而论,同时,教师已把他的思路和心得放入问题中,最后只能让学生按照他的思路找出他满意的答案,所以,这种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些缺陷。

   首先,从学生阅读的目的来看,教师已把阅读的思路移入学生的脑中,学生所必须做的只是寻找答案,因此,学生们在阅读文本时只会做些理性的思考,力求找出符合老师标准的答案,从而缺乏自身对文本感性的认识,使之成为答题的机器,“不再是文本中的‘我’”。(〈课堂教学中问题先行的缺陷与整治探索〉)

其次,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由于他们对文本缺乏感受,于是,他们就体会不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享受,以致失去主动阅读的兴趣,由“我要读”转变为“要我读”(同上)。叛逆心较强的学生,尤其不喜欢带着命令做事,他们在“问题先行”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厌倦感,并且把这种情绪贯穿始终;而比较顺从老师的学生,则会把找到老师满意的答案作为自己阅读最大的目标,甚至会担心答案不好,担心自己被提问;比较被动的学生常常会在问题提出后认为:过后老师会回答的。渐渐养成等待的习惯。以上三种情况都不益于学生从文本中真正得到一些自己的东西。

最后,从学生的阅读过程来看,“问题先行”的方法已经把他们的思路设置好了,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往往是“感受阅读材料”——“在设定的问题中思考”——“期待教师的分析”——“于心有戚戚焉”(产生共鸣)——“获得知识”,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接受的也许是不被消化的知识,也许只是一味地赞同老师,没有自己的感受,自我阅读的能力自然难以培养。

针对“问题先行”的缺陷,不少教师、专家提出了一些看法,广东省教研室的王士荣认为问题可以先提,“但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不是要学生寻求答案,而是为了学生的‘学’,它的功能不是推动‘教’,而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语文课个性飞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与途径〉,06年1-2〈语文月刊〉)所以先行的问题应该是起启发作用的问题。但是,在启发时,我认为,应该先明确目的: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增加阅读的兴趣,自我消化文本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变为“感受阅读材料”——“自我发现问题”——“带有兴趣探究”——“柳暗花明又一村”(探寻的乐趣)——“成功的体验”(王士荣),这时,学生成了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指引者,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自己的体验,也有老师的补充与纠正,更多的消化为自己的东西。

但是要如何启发学生呢?王士荣提出“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与途径”:“设置障碍”、“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感受与体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问题”等等。他举了一些例子,其中一例是关于〈琵琶行〉的教学,先让学生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和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三首具有鲜明特点的乐曲,要求学生描述特点,可是,学生只能用“节奏激烈”、“曲调优美”诸如此类的词语表达,却又无法表达心中的感受,于是,他们产生疑问:要如何清晰地在现无形的音乐呢?带着这种探究欲望,他们就能更好体会〈琵琶行〉的妙处。其中所提的问题看似和文本无关,但却恰倒好处地抓住了它们同为无形音乐的特点,一步步地启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又如,在上莫泊桑的〈项链〉时,他让学生比较现实中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与莫泊桑的“玛蒂尔德”,学生比较发现:前者有些人最终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后者通过十年的艰辛来还债。接着,他们产生问题:作品中的“玛蒂尔德”与现实中的“玛蒂尔德”有什么不同?通过生活的感受,比较文本,挖掘对文本的感受,又是别样一种方法,最后,他又布置作业〈一言难尽的玛蒂尔德〉,发掘出学生更多的思考。

在启发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有时不能切入要点,所提的问题过于琐屑、浅显,显得“碎、死”(徐忠详的〈课堂提问的缩琐屑化现象透视〉,06年第2期〈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这样反而不能达到启发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如王士荣所举的例子,提问时应该抓住最鲜明的特点,围绕教学目的启发,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遗传素质的差异”、“生活履历的影响”、“文本趣味的吸引”(霍铭〈体验式阅读应关注的几个前提〉,同上),从总体上把握,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兴趣探究文本,都有信心阅读文本,同时,问题不宜过多,把握问题的多样性。

但每个教师所面临的情况有所差异,因此,他人的方法可以借鉴,最重要的还是在启发时,教师应因人因时因材地设置问题,灵活变通,过后还必须点评学生的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指引学生选择好的方面,使他们的思考从感性所得转化为理性地接受。由此看来,在阅读文本前,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实际上是一门艺术,灵活却又十分有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散文阅读方法
谈谈说明文的教学要点
如何提高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记叙类课文教学浅探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初探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高中现代文教学初探
高中戏剧教学初探
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
如何做阅读批注ppt课件
记叙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ppt课件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天使的礼物(课外阅读教学)
浅谈比较阅读教学
《台阶》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浅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做到有价值
阅读教学应以什么为抓手
中学语文阅读之我见
阅读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味”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方法
学生阅读时不会批注怎么办?
关于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小课题研究
试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
感悟“比较阅读”——阅读优秀课改经验所感
中学生阅读知识及能力简表
阅读基本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
体验式指导下的戏剧教学策略探究
高效阅读指导(含课件)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讨ppt课件
促进阅读的策略
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
诗文品味阅读
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四环节”
现代文阅读方法谈: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抓文章的中心主旨
抓住关键,有的放矢——谈谈说明文阅读的有效教学
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
高考正在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生态
阅读教学的心理流向与教学设计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及其训练摭谈
2010-2011年上学年课外阅读教学总结
高中阅读教学指导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