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30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一、温情地觅友
(播放描绘大自然的音乐同时屏幕展示葱郁的森林画面。)
师: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唧唧喳喳:看到了树木、花草。听到了流水声、鸟叫声。闻到了花香。)
师:想说点什么?
(生沉醉地:大自然真美!令人陶醉!)
(音乐渐止,生睁开眼睛。)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去访友,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一个清新的童话般的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用笔标出文中所写景物。
(学生浏览课文,按要求标注。)
师:请一位同学将所标景物说给大家听听。
生1:文中写到的景物有:风、古桥、树林、鸟、露珠、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
师:讲得不少,其余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还有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月色。
师:这样多的景物作者是怎样将他们有条有理的介绍给我们的呢?
生3:按一天的顺序。
师:一天谁的顺序呢?
生3:一天作者时间的顺序。
师:嗯,先不着急确定答案。我建议大家和这位同学一起来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走出门……” “……我也该回家了……”)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作者是怎样将所有景物有序的介绍给我们的吗?
生3:应该是一天中作者所走过的顺序。
师:也就是作者的行踪啊。你能随机应变,我很欣赏。现在同学们不但把景物找全了,而且还理顺了,好眼力!当然读书光是眼到是不够的,还要——
(生和:心到。)
二、用心地问友
(一)找出不解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找出你心存疑惑的地方,并标上问号。
(生轻读课文并勾画不解之处。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质疑情况,适当引导。)
师:同学们书上标着的一个个问号真好比智慧的火花。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4:把每个人的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生5:这样时间不够用。不如让各小组先讨论解决一些小问题,然后把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提到全班来,大家一起讨论。
师:同学们赞同吗?
(生:赞同)
(二)小组交流
(生四人一小组合作解决、探究本小组成员所提问题。师巡视,及时了解各小组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师: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啦?
生6:有的问题我们能解决,意见一致,有些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比如:作者明明是位男性为什么要插朵花做一回女性?
师:问得好!请其余同学在书中相应处做上记号。
生7:我们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一棵树?
生8:请大家帮我们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人类的称呼来称呼大自然的景物?
生9:我们觉得文章的第七自然段中的“又感动人又吓人”应改为“又吓人又感动人”这样与前面的两个比喻句才对应。
师:同学们所提问题既出乎老师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四个问题提得有质量,好!那么我们该循着一条怎样的路径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呢?
生10: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吧,也许答案就在文中。
师:我赞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生边思考边读书)
(三)全班解决典型问题
生10:我想说说第三个问题。
(师微笑点头)
生10:作者用姐姐称呼山泉,用妹妹称呼溪流,用爷爷称呼悬崖,用弟弟称呼云雀,让我们读来觉得倍感亲切。
师:这种亲切感与我们生活中哪种感情相似?
生10:与我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间的感觉有点相同。我想,在这儿作者把自然的景物当作了家人来写了。
(师板书:家人)
师:自然界的景物成了家人,那么这山林就成了——
(生齐答:家园)(师板书:家园)
师:请这位同学试读这节的前六句,让我们感受家的温馨。
(生11读书)
师:读得如何?
生12:读得比较流利,感情丰富。
生13:我觉得感情不够丰富。
师:那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感情不够丰富?
生13:对山泉、溪流、瀑布的喜爱和赞美。
师:你能给我们示范一下吗?
(生13读)
师:同学们觉得如何?
生14:把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读出来了,听起来觉得很温暖。
师:评得好。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我建议分角色,你们看女生读到哪?
(生齐说:读到白云大嫂,剩下的男生读。)?
师:诶?这是为何?
(生七嘴八舌:前面的景物被作者比作了女性,后面的景物比作了男性。)
(生分角色读第5自然段)
师: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入境啊。现在请一个同学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对第3个问题进行小结。
生8:用人类的称呼来称大自然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温馨,我想这也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吧?
师:小结得准确、到位补充得有水平。有同学来谈谈其它的问题吗?
生15: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做一回女性。
(师微笑点头)
生15:因为作者被大自然的美景陶醉了,而大自然的美只有女性的美才能与她相配,所以作者悄悄做了回女性。
师:女性的美是什么风格的?
生15:柔和的。
师:讲得好。那么站在我们教室外走廊上即可远眺的凤凰山也属柔和美吗?
(生七嘴八舌:刚强的美、刚性的美、阳刚之美)
师:用哪个词恰当?
(生齐声:阳刚之美)
师:看来大自然的美并不是刚才这位同学所说只有女性的美才能与她相配,大自然也有男性美的一面。只不过在本段中作者所描绘的是她柔美的一面。下面就请女同学来读这一段,试读出大自然的柔美。
(女生齐读)
师:请男同学说说女同学的柔美表现到位了吗?
生9:温柔是蛮温柔的,要是速度再慢些就更好了。
(一生:请刘老师读。同学们笑。)
(师范读,生点评。)
生17:刘老师读得柔柔的,轻轻的,挺能打动人的。
(师生笑。)
师:同学们,在风光无限的玄武湖我们也能欣赏到争奇斗艳的鲜花,在座的男同学有没有人摘花自戴的?
(生笑:没有。)
师:作者身处大自然时为何作出了与处尘世时不同的举动?
生16:有人的时候作者不好意思戴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没有别人了,他放松了,就敢按着自己的真正想法去做了。
师:你的回答不禁使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叫做“游山,为寻真。”这其中的“真”也许就是真实的自我状态吧。嗯,同学们体会得可真透彻。其余的问题还有人想谈吗?
(师板书:游山,为寻真。)
生18:我想想说说,作者为何把自己想像成一棵树。
(师微笑赞许的点头)
生18:当作者进入大山的时候,被树林中的小鸟,露珠感染了,将自己融入了自然,分不清自己是树还是人了。
师:正是“神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啊,也就是说作者的身体与自然相融合,心也像大自然一样——
(生七嘴八舌:清新、开阔、旷达。)
师:看来,大自然不仅可以让我们寻到真我,还可以使我们心胸旷达。咱们给刚才的上联对个下联吧。
(师板书:玩水, 以旷怀。)
(生齐读:游山,为寻真。玩水, 以旷怀。)
师:既可寻真,又能旷怀,大自然可真了不起啊。同学们也不简单,不知不觉已解决了三道难题,这第四道难题就真把我们所有人都难住了?
(生迟疑,不语。)
师:别怕,咱们还是试着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吧。来读“赶快跑到……患难兄弟。”
师:遇到这样的雷阵雨“我”沮丧吗?
生18:我因为能看到雨又有地方躲雨,不沮丧。
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的说这样的享受是大自然给予他的——
(生:恩泽)
师:在这里作者对自然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呢? 
生18:对自然的感谢。
师:能不能换一个情感色彩再浓些的词呢?
生18:感恩。
师:真好。
(板书:感恩)
师:那么与蚂蚁兄弟的邂逅,作者说是——
(生15:缘分)
师:表达了自已对这份情的——
(生9:珍惜)
师12:这所有的感恩,珍惜之情都是由谁带来的?
(生1:雷阵雨)
师:由此可见这场不期而至的雷阵雨带给作者的是感动居多还是吓人居多?
(生6:感动)
师:现在能否告诉我,作者为何不考虑句式的工整相对,而把“感人”放在前把“吓人”放在后?
生19:作者在这儿要强调的是感人而不是吓人,所以把“感人”放在前面。
师:你的回答真好,你也有着如作者一样纯净敏感的心灵啊。同学们刚才所提的四个问题涉及到了本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内容中心。这不正是打开一篇文章的金钥匙吗。带着这把钥匙建议同学们再回到小组中去,把一开始虽讨论但还未透彻的问题再明确一下。
(生回到小组再次商讨所提问题。)
三、深情地诵友
师:感受着同学们讨论的认真劲,接触到同学们纯净如水的目光,我仿佛与同学们一同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了啊。让我们伴着音乐尽情的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生:敬佩、感恩、珍惜……)
师:选你最能入境的一段摇头晃脑的读。
(生伴乐自由读)
(指名读)(生读第3自然段)(师指名评点)
生20:读得挺好的。读出了作者对老桥的敬佩。
(分角色读第七自然段,男生读出雷阵雨的阳刚之美,女生读出无比的感恩之情。)
师:同学们自我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如何?
生21:蛮动情的。
师:想想为什么我们的朗读能如此感动自己?
生22:我们读得流利。
生23:我们理解了作者内心的感情。
生24:有轻柔的音乐伴奏,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同学们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真好。
(出示朗读要求:语音准确 语速适中 感情充沛)
四、尽情地咏友
师:看着同学们能这样真诚的走进大山,走进作者的心灵,老师也怡然啊,愿这堂纯净的语文课能时常浮现在你们的脑海里,在你们迎着晨风来校求学的时候,在你们披着夕阳满载而归的时候,或者在你们于小河边淘米洗菜之时,在不经意间能与大自然撞个满怀,永远保持心灵深处的那份清朗与感恩。
(出示小练笔: 沐浴朝阳,你一定有过被抚爱的感动;凝望日落你的心中一定有过刹那的灵动……请用你的笔记下这心灵瞬间的感动 ,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山中访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访友》ppt课件(7页)
六年级上《山中访友》ppt课件(31页)
《山中访友》《溪水》教案1
人教版六年级上《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赏析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3
《山中访友》ppt课件(20页)
《山中访友》《山雨》学案
《山中访友》教案(获奖)
《山中访友》ppt课件(29页)
《山中访友》ppt课件(39页)
《山中访友》flash动画素材
《山中访友》ppt课件(37页)
《山中访友》教案11
《山中访友》ppt课件11
《山中访友》ppt课件10
作文: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课后题及答案
《山中访友》ppt课件9
《山中访友》仿写优秀语段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篇)
《山中访友》学案设计
《山中访友》词句解析
李汉荣《山中访友》课文阅读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3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2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山中访友》《秋天》教案及练习
人教版《山中访友》《秋天》教案及练习
《山中访友》课后解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
《山中访友》朗诵稿
《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8
一次美的旅行─《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
《山中访友》教案7
《山中访友》教案6
《山中访友》说课稿(2)
李汉荣《山中访友》rm音频课文朗读
《山中访友》ppt课件8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
《山中访友》ppt课件7
《山中访友》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山中访友》评估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