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阅读议论文,完成1-5小题。
在讨论干部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时,不少同志联系到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南郭毫无真本事,连竽也不会吹,却偏要当宫廷乐师,够得上是“不称职干部”的典型了。这样的人在“大帮轰”的年代(如爱听合奏的齐宣王时代),也许能混日子,遇上了讲责任制的年月(如要听独奏的齐泯王时代),他可就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了。人们有批评南郭的,也有指责“大帮轰”的,当然都各有道理。然而,更重要的是:南郭的出路何在?
有个电视剧《南郭后传》,回答了这个问题。南郭逃出宫门后,回到家乡,狼狈不堪,连小孩子都嘲笑他。后来,他幡然醒悟,决心痛改前非。他再次投到百里老师门下,重新学艺,从头学起。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苦练,他终于学到了吹竽的真本领,最后重返宫廷当乐师去了。
故事虽简单,却抓住了要害,更能引起我们对现实的思考。南郭的主要问题就是无知,是缺乏专业知识,那么,解决问题就得有的放矢,从学习入手,变无知为有知,变知之不多为知之甚多。这里,学习是关键。知识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掌握知识也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一点一滴地学习、积累。知识这东西,对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掌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至于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南郭后传》也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虚心求教,二是持之以恒。
要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彻底改变自己缺乏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的现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郭的痛下决心,是在上下夹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逼”出来的。而生活中的南郭,有的还没有这种切肤之痛,甚至还不肯放弃继续混下去的幻想。殊不知,干部要知识化、专业化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正在实行。这是不容忽视的严肃课题。还有一些人则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电视剧中的南郭是因为浅尝辄止、骄傲自满,而生活中的南郭没有学好本领,除了主观因素,或许还有若干客现因素。但如果一味地抱怨,那只能使自己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干部要做到有知识,有专长,比起南郭掌握吹竽本领来,任务当然要艰巨得多:南郭遇到的是嘲讽和冷落,而我们的干部更多的是得到关怀和帮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把提高干部素质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为干部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相信,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广大干部一定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1.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南郭,在现实中指的是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第三段划线部分的意思?请依次指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上下夹攻”的“上”和“下”分别指什么?(限15字以内)
答:“上”指:________(答案在1、2段中);“下”指:________(答案在1、2段中)。
4.第四段中“彻底改变……现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原因必在本段中,关键句子要找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出本文的论点。(注意“概括”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试题)
思路分析与详解
1.不称职干部的出路。(或“南郭”的出路)
注:(1)“南郭”两字不加引号不给分;(2)若答“关于干部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问题”不给分;(3)若答“关于干部实现知识化、专业化的问题”只给一半分。
题目就提出了论题,但题目中的“南郭”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不称职干部”。题目可以用比喻的方式提出论题,新颖,引人深入思考。但是,回答这个问题时,不能照搬题目,应加引号,表示特指“不称职干部”;或者明确指出本文的论题是“不称职干部的出路”。注(2)的答案范围太大了;注(1)的答案仍没有切中本文的主旨。
2.体现“虚心求教”的词语是:再次、重新、从头。
注:答对三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一个不给分。
体现“持之以恒”的词语是:长时间。
先要找准体现“虚心求教”和“持之以恒”的句子,再找词语就不难了。词语,就表示既有词,也有短语。
3.“上”指的是:齐泯王的逼迫,“下”是指:家乡人嘲笑。
4.生活中的南郭,有的还没有这种切肤之痛,甚至还不肯放弃继续混下去的幻想。一些人则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答案要从文中找,抓住第4段中的关键句子,就迎刃而解了。
5.生活中的南郭 只有学习才有出路。(意近即可)
题目中“概括”一词提示我们:论点需要我们根据文章的主旨,自己来概括;可能原文中没有一句表明论点的现成的话。
故事中的南郭的出路是学习,生活中的不称职干部的出路也是学习。文章第3段中有一个关键的句子:“解决问题就得有的放矢,从学习入手,变无知为有知,变知之不多为知之甚多,这里,学习是关键。”文章的第4段也谈的是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