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王安忆《轮渡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王安忆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09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轮渡上
王安忆
我还没写过轮渡上的那二男一女。他们的面容在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起来,越来越清晰。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二男一女的面容是由光和影结构的,不是那种线描式的。我想,法国画家米勒笔下的农人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就因为他画出了农人的高贵文雅气质,辛劳的农人与他身后的田野饱含着温馨的默契,特别令人心安。而轮渡上的二男一女,他们显然不再安静,他们是活泛的。他们在船舱里走动着,大声说着话,还笑着。尤其是那个女的,她更活跃一些,上下走动得更勤,博来周围人的目光。
这是一伙民间艺人,在歉收的秋季,离乡出外谋生。度过寒冷的冬天,在这春耕时分回家了。他们不仅糊住了口,省下口粮聊度春荒,还积攒了不少。看他们的行李和出手便可知道。因为有收获和回家,他们都有些克制不住的兴奋,越来越多话,那女的一刻不停地收拾东西,其实是在清理财产。即使是在吃面包时,她也只用嘴衔着,空出两只手倒腾这些包裹。她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有着一股庄稼人的利索劲。她重新组合着这些包裹,有的一个分成两个,有的则两个并成一个。她忙活得脸上沁出了油汗,脸更红了,是一种猪肝色。她的嘴和她的手一样忙个不停。她说话的声很高,是粗嘎的音色,语速相当快,北地的方言又多是喉部发音,就难免语音浊重,口齿含糊,听上去极聒噪。她差使着那两个男的,逼迫他们也同她一起收拾行李,他们则表示出没兴趣。她就奢侈地用面包去投掷他们,他们呢,接住后,再掷还她。
人们将眼光投向他们,眼光里并没有兴趣和惊讶的表情,看上去反是漠然的。守着他们的鸡鸭和苗猪的乡里人,手袖在棉衣袖筒里,静静地看那二男一女嬉笑打闹。他们这三张脸都笑开了,显得更加宽扁。他们旁若无人地斗着嘴,看起来那两个男的一起对付那女的,这使那女的加倍兴奋起来。她在花棉袄外面披一件男式的制服短袄,不知是两个男的中间的哪一个的。这一件制服棉袄再一次将她与乡里的姐妹区别开了。她的头发很松散地编成两条发辫,由于没有好好梳理和缺乏营养,头发枯黄稀疏,分了岔。两鬓的散发披在脸颊上,并没有将脸形遮窄一些,反使它更宽扁,更为邋遢。她是说不上好看的,可是她大胆。她的大胆和放肆使人忘记了她的不好看。好看不好看变得不怎么重要。
她显然意识到人们的目光,这非但不使她怯场,反使她得意。她显示出格外的优越感,更大声地与那两个男的叫骂,表现得特别过火。一过火难免要出岔,霎时间,她的某一句触犯了其中的一个,他顿时翻了脸,刻毒地回骂一回,悻悻地走开了。这一个男的,看起来比那个年轻一些,这不是表现在相貌上,而是气质上。那一个比较宽仁厚道,具兄长风度。这一个则暴戾而且易怒,方才三个人的调侃中,以他和女的为主,那一个只是起着凑趣和圆场的作用。等这一个翻了脸,他却手足无措,惶惶不安,赶着去劝解,又丢不下女的。回头看她,她也是恼羞成怒,紫涨了脸,在众人眼前丢了脸面,有些气他,也有些气自己。
舱里一时安静了。船不知什么时候停靠了一个码头,这时又离岸了。从舷窗里可看见外边的耀眼的日光,却一点也照不进底舱。船上开始供应面条,面条一碗碗排放在饭车上,热气蒸腾了一时,很快便在乍暖还寒的气温里消散了。一些人上去买了面条,回来呼呼地吃着。舱里格外的静默,那些不吃面条的农人们,识趣地闭上眼睛,开始打盹。面汤酸甜的馊气弥漫在舱里,舱里的空气又混浊了一些。那两个男的又回到了舱里,手里端着面条,年长的也替女的端来了一碗。三人便一起吃着面条。易怒的这个还是虎着脸,女的,一边吃面,一边觑他。年长的那个吃完一碗,复又上去,再端下两碗,要他们再吃。女的接过来,往自己碗里拨了一半,那一半则递给这一个,是和解的态度。他不要,但用筷子指指年长的那位,意思是给他,就算是接受了和解,搭了话。那年长的将半碗面条合在一碗上,面汤从碗沿漫了下来,他赶紧喝一大口,将面汤喝下去,在那两个对面坐下了。他吃面的脸上,露出满足和放心的表情。
现在,他们都安静了下来,小声地说着话。女的也老实了,态度有点卖乖,对那易怒的说话里,还带着明显的讨好。人们的注意力从他们身上移开了。漫长的旅途使人们感到了倦意。那二男一女将长椅上的包裹收拾一下,腾出地方让女的躺下,两个男的则坐着,头垂在膝上打起盹来。很快他们便响起了鼾声。这时,连鸡和猪们都合上眼,犯瞌睡了。舱外,淮河亮闪闪的,一河的日头。是淮河里较宽的一段,河岸有些远,但传来的杵衣声依然很清晰,一声声的,在空旷的河面上传得很远。还有女人的说话声和笑声,格外的清冽。轮渡走在河心,船身被太阳照得发亮。
这二男一女是在大柳巷前一个码头下的船。这是一个大码头,五河县城,下客最多。年长的从舱外走下来,说了声“到了”,并不多言,那两个就都翻身起来,收拾起东西。他们虽然还憋着气,但不再作计较,搁下不提。三人一起动手,将行李打点整齐。两个大的由那易怒的挎上肩;几件碎的归年长的;女的则背那三弦和二胡,手里挽自己的一个花布小兜。他们很利索,并且很默契地互相把行李搭上肩,系好,再椅上椅下看了一遍,确信没有拉下什么,便出了舱。
此时的天空是红色的,夕照染了云彩,形成晚霞。那种油画的酱黄色又出来了,布满在画面上。但这一回二男一女只是背影,轮廓线被光影融化了,模糊了,光和影都是柔软和充盈的,温和了某些粗糙的细节,看上去比较细洁。他们身穿棉衣裤,被前后包裹挟持着的臃肿的身影,有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效果。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他们上了大堤。人群疏散了,堤上渐渐只剩下他们三个,越来越小。天呢,越来越红,终于红成血一样的。最终,他们小成三个黑点,却凝固在画面里。
(有删改)
10. 概括小说中民间女艺人的形象。
11.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2.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13. 探究“油画的酱黄色”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0. ①长相不好看,邋遢。②大胆、放肆。③易生气,消气也快。④自我表现欲强。(答“爱出风头”或“优越感强”也可)⑤做事利索、干练。(答出任四点即可)    
11. ①使用大量动词,如“理、放、抓、提”等,生动地写出了人物“忙”的状态和动作的利索。②以短句为主,如“理完一个,放下一个”等,简洁明快,节奏感强。③连用多个“一”字,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更突显出女子的能干、伶俐。④语言质朴平实,不事雕琢。(写出2点即可)    
12. ①小说开篇用第一人称回忆故事,显得真实、自然、亲切:故事主体部分则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冷静、客观。②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由一个个片段组成,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注重对原生态生活的摹写。③注重场景描写,将场景集中在轮渡上,三人在船上说笑打闹继而翻脸、船舱归于安静等场景写得生动、传神。④叙事与景物描写相结合,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写出3点即可)    
13. ①结构上起首尾照应的作用,开篇点出“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结尾又写到“那种油画的酱黄色又出来了”“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②具有强烈的暗喻(象征)色彩,凸显三位民间艺人身上的特有气质,他们的返乡带来了新鲜、活泛的气息。③表现了作家对三位艺人的情感认可,那画面在“我”的记忆里定格成一种永恒的美,显示作家对三位艺人在歉收的季节出外谋生的欣赏肯定。④暗示了小说主题,通过这一群民间艺人在城乡夹缝中生存和身份的尴尬,揭示出他们独特的存在意义。(写出3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她的头发很松散地编成两条发辫,由于没有好好梳理和缺乏营养,头发枯黄稀疏,分了岔。两鬓的散发披在脸颊上,并没有将脸形遮窄一些,反使它更宽扁,更为邋遢。她是说不上好看的”来看,女艺人的长相不算好看,松散的头发看起来很邋遢。
由“大声说着话,还笑着。尤其是那个女的,她更活跃一些,上下走动得更勤,博来周围人的目光”“那两个男的一起对付那女的,这使那女的加倍兴奋起来”来看,这个女艺人非常大胆,言行放肆。
由“她显然意识到人们的目光,这非但不使她怯场,反使她得意。她显示出格外的优越感,更大声地与那两个男的叫骂,表现得特别过火”可知,她表现欲望很强,爱出风头。
由“她也是恼羞成怒,紫涨了脸,在众人眼前丢了脸面,有些气他,也有些气自己”“女的,一边吃面,一边觑他”“女的接过来,往自己碗里拨了一半,那一半则递给这一个,是和解的态度”来看,女人很容易生气,但主动和解的态度说明她消气也快。
由“即使是在吃面包时,她也只用嘴衔着,空出两只手倒腾这些包裹。她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有着一股庄稼人的利索劲”来看,她一边吃东西一边收拾包裹,干活很利索。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
这段文字是描写女艺人整理包裹的动作。
从用词角度来看,“理”“放”“抓”“提”“墩”“组合”等都是人物的动作,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可见忙碌的状态,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动作极为麻利;同时语句中使用多个“一”,如“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一股”“一个分成两个”“一样”等,可以展现出女子做事的干脆利索,非常能干。
从句式角度来看,“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都是短句,短句的使用让语言表达的节奏非常明快。
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看,这段文字语言并不华丽,却极为动人,使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动作,不加修饰,极为自然,与人物质朴的形象是吻合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叙述上的特征”可知,答题角度包括人称技巧、写作顺序、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从人称技巧角度来看,第一段开头说“我还没写过轮渡上的那二男一女。他们的面容在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起来,越来越清晰……”,“我”是第一人称,“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表明是“我”的回忆,这就让下文的故事显得真实;下文在讲述这二男一女的故事时则是使用第三人称,如“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显得客观冷静。
从写作顺序的角度来看,故事的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是写轮渡上二男一女之间的交谈走动,接着写女人整理包裹,之后写两人的拌嘴生气,又写吃饭时的和解,最后写下轮渡,作者抓住这些片段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组合,非常清晰,结构很紧凑。
从场景的描写角度来看,文章主要由几个场景组成,如第二段女人整理包裹的画面,如第三段、四段三人斗嘴以及翻脸的画面,如第五段吃饭和解的画面,这些画面生动传神。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文中兼用叙事和描写,如讲述轮渡上二男一女的故事,这是叙事,如对故事背景的描写,“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从舷窗里可看见外边的耀眼的日光”“舱外,淮河亮闪闪的,一河的日头。是淮河里较宽的一段,河岸有些远,但传来的杵衣声依然很清晰,一声声的,在空旷的河面上传得很远”“轮渡走在河心,船身被太阳照得发亮”,这些属于景物描写,二者交融,故事叙述呈现散文化的特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到文中找到文中有关“油画的酱黄色”的语句,然后理解其内涵,从结构、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作用。
如第一段说“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二男一女的面容是由光和影结构的,不是那种线描式的”,最后一段说“那种油画的酱黄色又出来了,布满在画面上。……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首尾都提到“油画的酱黄色”,所以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结构圆合。
结合“他们的面容在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起来……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二男一女的面容是由光和影结构的”“他们身穿棉衣裤,被前后包裹挟持着的臃肿的身影,有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效果。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以及文中二男一女的身份来看,这二男一女是民间艺人,他们在春耕时分回乡,轮渡上的表现展现出活泼泼的生机,而这“油画的酱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是这民间艺人回乡带来的活泛的气息。
作者在第一段中用“油画的酱黄色的暖色调”凸显这二男一女给自己的深刻印象,最后一段又以“他们身穿棉衣裤,被前后包裹挟持着的臃肿的身影,有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效果。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表达对这三位民间艺人的赞美,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三位民间艺人在歉收季节外出谋生的肯定。
文中的二男一女“在歉收的秋季,离乡出外谋生。度过寒冷的冬天,在这春耕时分回家了。他们不仅糊住了口,省下口粮聊度春荒,还积攒了不少”,歉收的季节外出谋生,农忙的时候回乡务农,展现了民间艺人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王安忆《回忆文学讲习所》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南陌复东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阿芳的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老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开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木工刘建华》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花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比邻而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过去的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的“三恋”及其他
王安忆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