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王安忆《南陌复东阡》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王安忆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0-22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南陌复东阡
王安忆
①几乎是一整个九十年代,我都是在忧患中度过。母亲多病,一年里总有一度住在医院。病房在新建大楼的高层,可算得上那一片街区的制高点。走廊上有一扇侧窗,望出去是一片旧式弄堂的连绵屋瓦,夕阳的光里面,飞翔着黑色的斑点,是回家的鸽群。许多时间,是对着这扇窗过去。心里有一种伤痛,不知是被谁伤着了,分明是来自于无边无际的不可抗力。于是,又为这暂时的相守感到安宁。身在其中的城市就是这样,被自己的生活覆盖着,无论怎样拉开了距离,站在制高点,其实看来看去看到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它的外部的光华,总有一些熟腻的庸俗气,还有一些戚容,这都是生活洇染的。
②到目前为止,我居住时间最久的地方是从小长大,城市中心区的一条弄堂。这条弄堂自我记事起,便拆除一面墙,与相邻的杂弄打通,杂弄又通向杂弄,我的小学校也分散间杂于这片纵横交错的弄堂内。我完全无法画出一幅准确的地图,而现在一个只不过住了几天的地区的方位与交通我反而经纬清楚。我至今也无法搞明白这些弄堂是如何交织一起,彼此间是什么关系。在我们小学校的某一个天井里,推开后门,忽然间静下来,一条鹅卵石路面在了眼前。这里有一股陡然的寂寞,其实也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间隙。我们的成长奇怪地与所居住地方的建筑格局唇齿相依。拉开时间的距离,我只看得见自己像只虫子样,在水泥砖瓦的阡陌里徘徊,有一种盲目,令人心悸。
③并不是说,这城市没有受光的一面。当然是有,灯的光甚至比自然的更为流丽。可它到底是轻盈的,不大容易沉淀,而一经沉淀,就成了垢。我依然不明白这街区复杂的比邻关系。有一回,我表姐带我去她朋友家,这朋友家是在我另一家表亲的楼下,而这朋友的朋友,其中有一个竟然是与我同校的女生。这些楼房蜂巢般的格子里,不知住着多少你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不知哪一天,有一个会与你的命运撞到一起。就这样,你在这些巢穴间的沟壑里走来走去,等待着传奇忽然间开头,不知觉中,就走入了青春期。
④由于是这样错踪不可遁迹的街道与房屋,邂逅和失之交臂以同样的概率发生,我就老是觉着,在这水泥硬壳子里面,神秘地隐匿着既定的路线,它最终决定了谁与谁走在一起。现在,新型的建筑和道路改造已经拆散了这个街区,这城市的格式已与我们的经验背离。有一日我无意间闯入一条旧弄,它夹在摩天楼玻璃幕墙的夹缝里,只剩残余的一截。我茫然四顾不知身在何处,只得向迎面走来的老者问路。那老者正在沉思默想中,被我陡地一唤,惊起道:魂灵吓出哉!口音里带了些周遭地区的乡俚,是这城市的正传,将“魂”发出“活”的音。我也被他惊起了,弄内的杂音以及气味贴地而起,向我围拢过来,忽然间热泪盈眶,那隐匿在地表深处的路线在炎炎烈日中闪烁了一下,复又埋藏进圮颓的院墙屋檐底下。那些附在具体物件上的经验的记认在一瞬间来招领我了,而紧接着,又一撒手,放弃了我。
⑤少年时离家,是在城市边缘的货车站登车出发。没有站台,枕木以及枕木下的碎石地基裸露出来。送行的人站在车轮下,与车窗里的人需伸极了身体手臂,方可道握。这城市忽就变得粗犷剽悍,它陡然跳出窠臼,改变了形态。随了列车驶去,这城市逐渐呈现出它的全貌。我们所存于的局部,在它的深处,腹地的位置,完全可能与全局无碍。我睁开眼睛就看见的这个城市,其实就只是一个长满狗尾巴草和车前子的小院子。它小极了,也荒凉极了,可我却觉着它又大又繁荣。人家院里的夹竹桃伸过花枝来,人家院里的青枇杷落过来,是我的花期和收获季。在它贫瘠单薄的泥土里,也还滋长着西瓜虫、蚯蚓之类的生物。四壁围拢的空间里也有人类的活动,那就是我,生长着,一直长到某一日,忽然发现它已经成为废墟。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A.作者虽然从小住在弄堂里,但弄堂错综复杂,故至今都难以画出一幅完整的地图,而现在对于刚住了几天的地区的方位与交通心里反而相当清楚。
B.作者认为,自己居住的城市弄堂里从来就没有受光的时候,哪怕灯的光甚至比自然的更为流丽,但它是轻盈的,因此它不能算作是城市受的光亮。
C.作者觉得,在这水泥硬壳子里面,神秘地隐匿着既定的路线,它最终决定了谁与谁走在一起,这说明作者具有宿命论观点,对生活持有消极态度。
D.作者最后发现,自己原来所在的城市宛如长满狗尾巴草和车前子的小院子,它小且荒凉,但是作者觉着它又大又繁荣,流露出对弄堂的依恋与怀念。
E.文章运用融抒情、议论、描写、记叙于一体的综合表达方式,既丰富了内涵,又增强了抒情效果,并深化了作品主题。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并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1.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弄堂有什么特点?现在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22.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标题“南陌复东阡”的含义是什么。
2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说“它小极了,也荒凉极了,可我却觉着它又大又繁荣”?结合全文,试从空间、时间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
19.BC
20.内容:写作者陪母亲看病时在医院的高楼上所看到的上海弄堂的情形以及感受。作用:①奠定文章淡淡的伤感的感情基调。②引出下文对上海弄堂的回忆。
21.特点:屋与屋相连,弄堂与弄堂相连,纵横交错。小地方,安静,有一股陡然的寂寞。四壁围拢的弄堂是我们生活成长的空间。
变化:弄堂正随着城市建设逐渐消失,剩下的也只是残余的一截,令人伤感不已。
22.①“阡”“陌”指纵横的小路,在文中是指城市的旧弄堂;
②“南陌复东阡”暗示出城市旧弄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③这种变化也象征着作者人生的变化,及在这种变化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23.①从空间的角度看,“小”而“荒凉”是城市局部的特点,“大”而“繁荣”是城市整体的风貌;②从时间的角度看,“小”而“荒凉”是城市中弄堂的变化所致,“大”而“繁荣”是弄堂的变化承载着作者的成长经历。
【分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作者认为,自己居住的城市弄堂里从来就没有受光的时候”错。原文“并不是说,这城市没有受光的一面。当然是有,灯的光甚至比自然的更为流丽。可它到底是轻盈的,不大容易沉淀,而一经沉淀,就成了垢”,可见,原文中作者认为这城市当然有受光的一面。
C.“这说明作者具有宿命论观点,对生活持有消极态度”错,原文是“由于是这样错踪不可遁迹的街道与房屋,邂逅和失之交臂以同样的概率发生,我就老是觉着,在这水泥硬壳子里面,神秘地隐匿着既定的路线,它最终决定了谁与谁走在一起”,这说明作者对弄堂里的生活很是怀念,并不能体现其宿命论的观点,也不能说明作者对生活消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王安忆《回忆文学讲习所》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轮渡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阿芳的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老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开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木工刘建华》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花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比邻而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过去的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的“三恋”及其他
王安忆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