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7-22 出处: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14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⑫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
20.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3分)
                                                                          
                                                                           
21.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22.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中“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请言含蓄隽水,富有表现力。
2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4.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三句名言或诗句。(3分)
                                                                          
                                                                          
【分析】这篇散文的抒情对象是青苔,赞美它们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赞美它们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作者借物喻人,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支努力生长,赞美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理解。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可注意结合文章的旨去挖掘出字面以下的深刻内涵。本文描写青苔,赞美其顽强的生命力,从字面来理解,这里的“绿意”指的就是青苔本身表现出的一派生机。再结合文章中的“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等句子,以及文章的最后三段,可以看出作者要赞美的是青苔的坚强、淡泊名利,志向远大的精神。所以这里的“绿意”指的就是青苔的精神,表达作者对青苔的喜爱与赞美,也有对具有青苔精神的人的赞美。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个句子既有修辞手法,又有对青苔生长的动作描写,所以可从二者中任意选择一种来分析。比如这个句子运用“趴”“粘”“爬”“附”“布满”“撑”等动词来表现青苔的生长,可以看出它成长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达到了最后的成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青苔的坚强。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对青苔的描写是明线,暗线是对青苔这样的人的赞美。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作者情感的理解。散文写作常用的写作手法是象征或托物言志,它们都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本文就是如此,作者赞美青苔,赞美它们生存环境的恶劣,但却能在自己被人遗忘、忽略时表现出独有的“绿意”生机,作者实则要赞美的是像青苔一样的人,赞美这种人的坚强、淡泊、自强不息的精神。
(5)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根据题意,从平时的积累中选择三句表现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名句,正确书写出来即可。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
答案:
(1)①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意象)。②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意境)。③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情感)。
(2)【示例一】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苔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写出青苔生长在物体上的情态和形状,表现了青苔在恶劣的生长坏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富有表现力。
【示例二】“趴”“粘”“爬”“附”“布满”“撑”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苦自强不息的精神。
(3)B
(4)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入)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支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5)示例: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⑥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⑦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⑧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于忧患,死安乐》、《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有关句子即可。
出处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资料
1 云南省曲靖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语文积累与运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3 语文综合运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4 《登幽州台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5 《富贵不能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6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7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8 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向贤彪《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王俊《书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题)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记叙文阅读《烟火里的疼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顺义区中考一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常龙云《高山远鼓》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任愚颖《为祖国河山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海淀中考一模)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散文行文结构题解题
新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早撒谎的孩子可能更聪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均对应河北省)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考点对应知识点(里面的年份均照应河北省)
高三散文复习知识总结
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贺铭华《假如人生没有磨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祝融号”火星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红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马晓红《尖山梁的月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