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新闻阅读》学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10-11


课题:新闻阅读

课型:活动探究  计划课时: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比较阅读,初步掌握新闻不同类别的文体特点。

2.结合内容,重点理解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的准确性。

3.学习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六要素和结构特点。  2.对关键语句的把握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常见的 新闻体裁有哪些,各有 什么特点?

2.请与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一则新闻,表述时要求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具备。

二、(课堂)学习•研讨

阅读一: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本报赫尔辛基10月5日电(记者卞晨光)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裔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药物治疗疟疾、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 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以表彰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另外两名科学家共享另一半奖金。

屠呦呦团队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长期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在当时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随着青蒿素药物的应用,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得到挽救。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阅读二: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当地时间10日15时许,瑞典已进入北欧冬季漫长的“黑夜模式”,但黑暗与寒冷没有降低众人对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关注热度。

  酒店大堂挤满了各国记者,他们等待着即将前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获奖者。屠呦呦在其丈夫等人的陪同下从酒店贵宾通道走出,当新华社记者问及她此时的心情时,她微笑着点头致意,随后登上等在酒店门口的专车,前往颁奖仪式现场。

  和往年一样,当地时间16时30分许,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王室乐曲“国王之歌”的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瑞典王室成员、政界领导人及其他各界人士1300余人出席颁奖仪式。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记者在现场看到,屠呦呦身着亮紫色长套裙,佩戴一枚充满中国古典 韵味的银色胸针,与其他获奖者逐一登上用2万朵鲜花装饰的领奖台就座。在大部分身着黑色燕尾服的诺奖得主中,屠呦呦显得格外醒目。尽管4日抵达瑞典后旅途劳顿,近几天又参加新闻发布会、主题演讲等一系列诺贝尔周的活动,但84岁高龄的屠呦呦看起来仍精神矍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代表在用瑞典语介绍屠呦呦的获奖成就时说,每年全球都有约5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中国古籍,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这一研究 成果随后被应用于疟疾治疗的药物中,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在过去15年间将疟疾死亡率降低了一半。

  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屠呦呦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全场嘉宾起立致敬,现场回荡着持久的热烈掌声。

  按照惯例,颁奖仪式后,所有获奖者均参加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办的晚宴。记者了解到,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一同坐在第10号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得主的晚宴答谢致辞由获奖者之一的威廉•坎贝尔代表发言。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成员马茨•瓦尔格伦对新华社记者说,他非常敬佩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不断坚持研究工作的钻研精神,他们的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科研成果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尤其是给不发达国家带来福祉,这对世界人民来说非常重要”。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英厄马尔•埃恩贝里表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是众望所归,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也显示出传统中医药研究对当今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埃恩贝里说:“传统中医药对世界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应该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更深入地挖掘和探索。”

阅读三:86岁诺奖得主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刚刚过完86岁生日的屠呦呦今天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2015年10月5日,她因为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还有超导专家赵忠贤。2000年至今,共有27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去年该奖曾空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生于浙江宁波一个书香世家。呦呦一词出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意为鹿鸣之声,“食野之蒿”, 据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当时并没人预见到诗中的那株小草会影响到屠呦呦的一生。

宁波旧居的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虽然因识字不多且读得磕磕绊绊,这里是她医学梦想萌发的温床。

1946年一场灾难降临,她不幸染上肺结核,学生生涯被迫中断两年多。这段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读书时的屠呦呦“长相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成绩在中上游,并不拔尖”。据学校一位老师说,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但屠呦呦那时就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 的事情,就会坚持下去,努力去做。

1951年春,屠呦呦从宁波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她觉得这个专业可以接近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工作。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上世纪60年代,因疟原虫对抗疟特效药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1967年5月23日,中国60多家科研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始了代号“523”的任务,研究防治疟疾新药。两年后的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也参与进来。39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研究 组组长。

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调查了2000多种 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但进展并不顺利。

当年屠呦呦整天泡在实验室,每次回到家,身上满身酒精味道。而当放弃酒精改用乙醚后,由于乙醚对人体有毒性,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型肝炎,而她团队中的钟裕荣,则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另一位研究人员崔淑莲,则很早就过世了。

“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中国古老医学给屠呦呦及科研团队“关键启发”,在经历191次试验后,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青蒿素的发 现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几十年里,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

“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

屠呦呦的博士生王满元说,“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

生活上,屠呦呦是个实打实的“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回,她的身份证明找不到了,让同事帮忙找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被大家戏称:“能收拾得那么不妥当,完全不像女生。”

屠呦呦现在自己也说,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做。”屠呦呦口中的“老李”,是她的丈夫李廷钊。

由于工作忙,屠呦呦对孩子疏于照顾,这让她经常感到愧疚。“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

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任务时,在宝钢工作的丈夫也同样忙碌,两个 人都要经常出差,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老家。 长期的分离曾一度造成了亲情的疏离。大女儿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小女儿更是前两年才把户口从宁波迁回北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发表主题演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屠呦呦获诺奖以后,由其带领的中国青蒿素研究团队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其团队成员坦言:“诺贝尔奖让中国中医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经将青蒿素系列研究列入中药所发展的重点任务,将阐明青蒿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除了政府机构的支持,企业也抛来了橄榄枝。云南昆药集团宣布,拟出资7000万元,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其所持有的屠呦呦教授团队开发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

治疗红斑狼疮是抗疟之外,青蒿的又一重 大应用突破。研究表明青蒿对于抗肿瘤、治疗免疫抑制病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青蒿素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其重点是青蒿以及其他相关成分进入体内后的代谢过程、与疟原虫的相互作用等。

而屠呦呦在86岁生日之际,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屠呦呦说,自己有今天的成绩,要感谢母校的培养,自己还有很多研究没有完成,希望北大、北医的年轻人能够接过接力棒。

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思 考题】精读以上三则文段,完成下表:

标题  新闻类别              内  容     特  点

第一则 

第二则 

第三则 

三、(课外)拓展•延伸

请结合科学家屠呦呦的重大贡献,为她写一则颁奖词: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写作《新闻写作》教案3
写作(一)《新闻写作》教学设计2
比较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写作》作文学案
新闻写作指导ppt课件(15页)
消息的特点
通讯的特点
拟写新闻标题ppt课件(27页)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新闻专题整合课ppt课件
《新闻写作》导学案
在阅读中认识新闻ppt课件
新闻基础知识及写作ppt课件(20页)
写作(一)《新闻写作》教案1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ppt课件
新闻知识与运用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