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导学案3
|
|
作者:yixiu00123 上传者:yixiu00123 日期:17-05-16 |
18.阿里山纪行
1.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自主梳理】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风靡( ) 山岚( ) 堪称( ) 谛听( ) 咣( )当
镶( )嵌 鱼鳖( ) 静谧( ) 参天( ) 雄踞( ) 濛濛( ) 一泓( ) 幢( )顶 无可匹( )敌 红桧( )
2.填空。
《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 。本文采用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写作思路,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写法叫做 。
3.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
⑴这种小火车我们 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⑵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 与水江镇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 没有看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接风洗尘:
(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风靡:
⑶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莽莽:
⑷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谛听:
5.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 ,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由衷地赞美 ,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 的共同愿望。
【自主合作探究】
6.文章开头谈到两岸人民爱唱歌曲有什么作用?
7. 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风光?这些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
| 标题: |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3 |
| 文件大小: |
22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yixiu00123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