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联想与想象》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9-08


“一片树叶”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北京市大成学校  李园园  霍玉安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内容:联想与写作
教学背景分析:
一个优秀作家看到一棵树、一朵花、一条常青藤、一座山峰,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来,除了他们有优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外,主要原因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周敦颐看到莲花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茅盾看到白杨树联想到北方坚强不屈的农民,杨朔看到小蜜蜂联想到为人类默默奉献的人,陆蠡由一条常青藤联想到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与自由不断追求的抗战义士。这样,他们写出的文章就有思想深度。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如果学会联想,即使写不出流传千古的文章,也能写出比较不错、有一定思想意义的好作文来。
学生写不好的原因,一是缺乏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思考,一是他们偶尔有一点思考也往往是一闪即逝,没有梳理。本节课主要任务,是以一片树叶为例,让学生从大地中拾取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它的特征,然后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可以作相关联想,也可作相似联想,更可以作相反联想,想出它的象征意,挖掘它身上的人文内涵。从而写出有思想深度的写景记叙文来。当然不是会联想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教会学生结构文章的方法,先景后情,先事后理,写景要抓住特征,为议论抒情服务,情从景中来,抒情照应写景。如果学会写“一片树叶”,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学会写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记叙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联想的方法,培养用联想构思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片树叶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结构写景记叙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联想,培养学生感悟自然、思考生活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相似联想使写景记叙文有思想深度。
教学难点:由一片树叶展开联想,特别是相似联想。
技术准备:学生提前每人捡取一片树叶。多媒体课件。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记叙文写作课。(教师投影一个圆)看投影上这个圆,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了足球。
师:为什么你会想到足球?
生1:因为它们都是圆的。
师:想的很好,请坐。
生2:我想到了烧饼,都是圆圆的。(其他学生大笑)
师:和第一位同学想的方法一样。有没有再想到别的东西的?
生3;我和他们想的不太一样,我由这个圆到了与之相关的圆周率、圆面积。
师:联想的角度非常独到,果然是与众不同,很好。
生4:我觉得我的想法也挺好的,因为这个圆非常的完整、饱满,我由这个圆想到了事情的圆满。
师:非常好,同学们刚才由圆想到了足球、烧饼、圆周率、圆面积、圆满等。同学们为什么能联想到这些东西呢?因为它们都与圆相关联,要么具有相似性,要么具有相关性。同学们用了联想的方法。同学生们用的是相似和相关联想,那么联想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吗?除此之外还有相反联想。(板书:联想: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请看投影。(知识导引)
1.相似联想(投影)
由一件事物联想起和它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过程。
比如:茅盾由白杨树伟岸挺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杨朔由蜜蜂酿蜜想到农民的奉献精神,人们由芸花花期短想到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
2.相关联想(投影)
由一个事物想起与之相关的事物的过程。
比如:看到一片落叶落地联想起它的生长过程,想起它在树上的情景,想起有关它的诗句,想起有关它的故事等。
3.相反联想:是由一件事物联想起和它相反的事物过程。(投影)
比如:由文明想到野蛮,由岳飞想到秦桧,由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过去的困难生活等。
同学们了解了联想以及联想的三种方式,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捡来的树叶,展开联想。先自己思考,然后可以前后交流3分钟。(板书:一片树叶)
师:好了,由这片树叶你能联想到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联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5:我想到了人生短暂。
师:你从树叶的什么特点,想到了人生短暂,说说你的联想过程。
生5:我刚摘下这片树叶的时候,它非常挺直平整,现在它已经枯萎卷曲了。由此我想到了人生也和这树叶一样,生命非常短暂。
师:由树叶的枯萎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联想的恰当。
生6:我从这片树叶想到了我的奶奶。我捡的这片树叶很大,也很肥厚,有五根由叶蒂支出的叶脉,就像5个手指。树叶很黄,布满了皱纹,叶脉都鼓起来了。就像我奶奶厚实的大手,布满了皱纹,青筋突起,但正是这双温暖的大手,给了我无限的爱。现在奶奶已经离我而去了,我看见这树叶就不由得想起了这份割舍不下的深情。
师:联想的太好了。你从这片树叶的外形特点联想到了奶奶的大手,进而想到了奶奶的宠爱。我相信这份真情将温暖你的一生。其他同学还能联想到什么?
生7:我捡得这片树叶叶脉特别分明,观察这些叶脉可以发现有的叶脉走到了树叶的最顶端,有的叶脉却在很低的地方就结束了。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在分叉的时候有的叶脉是正直往上,它们就可以走到树叶的最顶端,有的叶脉却横向发展在很低的地方就结束了。由此我想到了叶脉就像人生,叶脉的分叉就像人生的选择,人生只有选择正确方向,才能走向更高处,取得更大的成功。
师:非常好,联想的很独到,希望你也能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8:我捡的树叶不完美,上面有很多的虫眼,但是它的颜色是金黄的,与其它落叶没有什么区别,可想而知在春天和夏天它遭到了害虫的袭击,但是它没有早早的放弃,还是坚持到了秋天才掉落,真是寿终而寝,不是半路夭折。由此我想到,人生和这树叶一样,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就能够拥有一个最好的结果,走到生命的结束时我们也不会遗憾。
师:颇有同感啊!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经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我们只有像这片树叶一样,要坚持奋斗,不断努力,历经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同学们看到一片树叶能联想到这么多人生的哲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梳理一下我们的思路可以发现,我们从树叶自身的特点出发,联想到相似、相关或相反的事物,进而获得感悟和认识。其实联想就这么简单,从眼前的事物自身特点出发,由相似、相关、相反三个角度打开思路,获得感悟。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文章看看作家由一片树叶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联想方法?(学生范读  PPT演示)
一片树叶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的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师:说说作者联想到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和启迪?
生9:作者由眼前的一片树叶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树叶在四季中的生长过程。是运用了相关联想的方式。
师:文章的2—5段都是作者联想树叶在四季中的变化,作者还想到什么,有同学补充吗?
生10:第六段作者由树叶的归宿想到了任何生命都在四季里不停的转化,想到了人的生命也会结束,终究有一天也要回归自然。这是相似联想。
生11:第七段作者由树叶的生死想到了人人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是从相似联想获得的感悟和启迪。
师:同学说的非常到位。梳理的一下作者的思路。本文用了“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的方法,由院子里树上的一片树叶,联想到它的出现、生长、消亡的过程,是相关联想;由一叶坠地,联想到人的生死,表达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当死时就会感到安宁的人生哲理,是相似联想。可见,描写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相关联想能使文章更丰富更充实,相似联想能使文章主题更深刻。联想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行文方式。把自己的联想过程记录下来其实就是很好的一篇散文。我们一起来尝试把我们的思路用笔记记下来。(学生写作)
师:请已经写好的同学给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仔细阅读并点评。
丁楠:叶子在秋季虽然要落了,可它们是快乐的。当它们的生命到了最后一刻,它们仍以优美的姿态落地。它们从树干上轻盈落下,伴着风儿,旋转起舞,然后安然落地。而不是悲伤地哭泣。它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绽放光彩。其实人生的道路是不会平坦的,是布满荆棘的,而我们在这些困难面前,应该乐观的面对。而不是无谓的躲避。就像叶子一样,在它生命的最后没有带给人们生命的脆弱,而是世间的美好。
师:哪位同学给点评一下?
生12:用了相似联想,由一片树叶安然落地联想到人生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联想很有个性,我想不到这个问题。
师:写的好,评的也好。有哪位同学再展示自己的作品?
李子祎:独自一人倚靠在树旁,踏着满地五彩缤纷的落叶,听着耳边发出的“沙沙”的响声,转眼已是深秋。枯黄的枝条在风中瑟瑟发抖,几片残留的叶子还执著的挂在枝头,任凭狂风呼啸,它们依然伫立。看着它在风中颤抖的样子,我似乎看到了夏天,那时大片的浓荫在它们的上面与阳光缠绵,而它们只能在背阴的角落闻到阳光的味道,它们在暗处里,盼望着有一天能与阳光亲密接触。终于,现在它得到了这个机会,它顶着严寒,在其他树叶都落尽时,终于能与这仅存的阳光在风中共舞。它是那么执着,那么坚强,我们身上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这种为了自己所想要的,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和它一样,努力坚持。
师:哪位同学给点评一下?
生13:李子祎的描写很生动。由树叶的执着联想到人的执着,用相似联想也很成功。可是感觉没有把由树叶到努力奋斗的联想过程说得清楚。
师:同学们联想的很好,描写的也不错,虽然不那么完美,但基本上掌握了联想的方法。相关联想使文章内容丰富,相似联想使文章主题深刻。我们还要注意描写,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可感。描写时特别要注意突出重点,为联想打基础。(板书:描写)
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让我们产生很多感想,我们把自己独特的感受,用这种方法写出来,往往能成为一篇有思想意义的好文章。
如果能会写“一片树叶”,那么就会写其它的如“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等一类文章了。
课后练习:(投影)以“根的随想”为标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片具有一定思想意义的记叙文。
板书设计            一片树叶
                     相关联想
描写      联想  相似联想
相反联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目标是通过“一片树叶”的描写和联想,教会学生写感悟自然的写景记叙文。重点是引导学生看到一片树叶落地或一片树叶的特征,由此产生联想。重点做相似联想。通过课堂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相似联想,使作文有较深的思想意义;相关联想,使作文内容丰富,富有文化气息。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为写好写景记叙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生的表现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由一片树叶展开联想,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上课前,老师也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的联想,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范围。例如,有个学生联想,我奶奶就是一片树叶,她老了,憔悴了,像一片枯黄了的树叶,但她哺育了众多的儿女,值得我们晚辈尊敬和爱戴,等等。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这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环节上看,我先给学生一个圆,让学生展开联想。这个问题既有趣,又容易做到,很快引起学生兴趣。而这就是相似联想,由此而引入关于联想的知识传授。介绍了联想的知识后,让学生由一片树叶展开各种联想,再让学生根据自己联想赋予一片树叶的人性意义。又给学生一篇使用相关和相似联想的范文,让学生体会联想在写景记叙文中的运用。顺便教学生对树叶进行描写,这样他们的描写就更富有目的性,不会为写树叶而写树叶了。
从学生的习作上看,这次学生的作文写得确实有较大进步。特别是原来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主动交作文了。不但会写写景记叙文了,而且写出的记叙文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这个思想意义确实是学生自己通过对一片树叶的思考得出的有个性认识。
学生学会了写这篇作文,也不难写出对其它的对自然事物的感悟文章了。特别通过本次写作思维练习,学生遇到自然现象会主动思考、去感悟。教会学生思考生活,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当然,也有些不足这处,学生的联想有的既不是相似联想,也不是相关联想,更不是相反联想,教师引导的还不够。教师预设还是不够充分。
专家评点:
   结构文章的能力是思维能力外在显现,有了较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写出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的好文章。本节课重点训练了写作的思维能力,以“一片树叶”为起点,展开相关、相似、相反联想,这正是借物抒情散文的写作不过缺少的环节。本设计先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联想,联系有哪些方法。然后以学生所拾的一片树叶为联想点,展开相关、相似、相反联想。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以《一片树叶》为范文让学生体悟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的运用。再让学生试着把联想过程写出来。设计思路清晰,很有独创性。
写景散文最重要的是“形散神聚”。相似联想的东西正是文章的“神”。这个“神”只有通过联想才能得到。想好了,就不愁写不出有内容的文章了。这个节课有代表性。教会了学生写“一片树叶”,那么学生举一反三,就会写诸如“一根小草”等其他的联想式的文章了。这作文教学法有推广的价值。
                        大成学校:霍玉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太空一日》课堂教学实录
《太空一日》课堂实录
《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
《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实录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堂实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堂实录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堂实录
《蜀相》课堂教学实录4
《背影》课堂实录3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节选)
《苏武传》课堂实录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
《美丽的颜色》课堂实录(获奖课例)
《五石之瓠》课堂实录
《一着惊海天》教学实录
《渡荆门送别》课堂实录
《杞人忧天》课堂实录
《穿井得一人》课堂实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实录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5
《“飞天”凌空》教学实录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实录片段
《逢入京使》教学实录
《灯笼》教学实录片段
《灯笼》课堂教学实录
《过秦论》教学实录4
《回延安》课堂实录
《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3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联想与想象ppt课件
文章写作与修改《联想和想象》ppt课件4
文章写作与修改《联想和想象》ppt课件3
作文专题训练《联想与想》ppt课件
《联想与想象》教案1
作文指导《联想与想象》ppt课件1
“联想与想象”作文训练例文两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