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教学设计5
|
|
作者:leiyong1970 上传者:leiyong1970 日期:15-09-22 |
课 题: 七根火柴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
2、 品读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研讨无名战士献火柴这一过程中的细节,品味人物崇高形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一、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
长征。历经一万多里的行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
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就为我们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之歌。
那么你了解王愿坚吗?谁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学生介绍后略作强调、补充)
王愿坚(1929-1991) , 山东诸城人,当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党费》、《粮食的故事》、 《七根火柴》…
2.合作探究:
二、 走进课文,感知故事。
1、 问: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火)
问:课文几处写到火,请勾画出来。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 →“像一簇火焰在跳” →“一个通红的火堆” →“一簇簇的篝火” →“熊熊的野火”)
问:哪几处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哪几处写的是真实的“火”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前四点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
由此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火”。
2、 问:围绕这个“火”字,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那样分?
(学生各抒己见后明确: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至5段为第一个部分,这时无
名战士还没出场;6至22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写的就是无名战士;最后几段就是第三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无名战士牺牲之后的事。)(大屏幕出示三幅图片)
如果我们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怎么加呢?
(学生讨论后大屏幕出示:需火——献火——送火)
(过渡语)
故事的大致经过我们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人物,静静地倾听无名战士的话语,细细地凝视他的动作好吗?
三、 走进人物,感悟品质
| |
| 标题: |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5 |
| 文件大小: |
18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leiyong1970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